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饮食健康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5年5月1日人民日报一报道关于“经常吃馒头VS经常吃面包,哪个更健康”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话题看似简单,却折射出当下社会对营养膳食的深度思考。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国医导师夏炳均中医博士指出,从幼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与整个社会的福祉紧密相连,需要家庭、学校、配餐公司、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家委等各方高度重视。
一、膳食选择:面包与馒头的健康密码
面包和馒头作为常见主食,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基本功能来看,二者均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作为身体的供能来源,但制作方式和原料的差异,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健康特性。
面包多由烤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除面粉、酵母和少量盐外,还常添加牛奶、淡奶油、鸡蛋、黄油或植物油以及较多的糖等。这些额外的食材不仅丰富了面包的口感和风味,也使得其热量通常高于馒头。特别是夹馅面包、起酥面包和油炸面包,往往含有大量油脂和糖分,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 。然而,市面上也不乏一些健康的面包选择,如以全麦、燕麦、黑米等粗杂粮为原料制作的面包,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对控制血糖水平有益。
馒头则是蒸制而成,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通常不添加过多的油脂和糖分,热量较低。经过酵母发酵的馒头,质地松软,易于消化吸收,对肠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馒头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绿豆面、黑米面、小米面等杂粮馒头的出现,补充了白面馒头所缺失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营养选择。
在血糖生成指数方面,松软的白面包和白馒头血糖生成指数都较高,而口感坚硬、耐咀嚼的面包(如贝果、法棍)和杂粮馒头,由于食材成分和耐咀嚼度的优势,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低 。这表明,无论是选择面包还是馒头,食材的选择和食物的质地对血糖的影响更为关键。
二、膳食均衡:青少年成长的基石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膳食营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学校作为青少年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提供的餐饮质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
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在学生餐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食堂菜品单一,营养搭配不合理,主食选择局限于普通白米饭、白馒头或简单的面包,缺乏粗粮、杂粮等多样化的选择,难以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部分配餐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在食材采购上把关不严,导致食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存在隐患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学校和配餐公司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膳食营养问题。学校要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和监督,优化菜单设计,确保每餐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等,实现营养均衡搭配 。同时,要增加主食的种类,提供各种杂粮馒头、全麦面包等健康选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配餐公司则要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渠道,确保食材的新鲜、安全和优质,按照营养标准进行合理配餐,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餐食。
三、多方协同:守护膳食健康的防线
保障青少年的膳食健康,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家委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的监管和支持体系。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和配餐公司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和营养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单位,要依法进行整改或处罚,确保学生饮食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学校餐饮设施的投入,改善食堂的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此外,通过开展营养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营养膳食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
家委作为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要积极参与学校餐饮管理。一方面,家委要关注学校食堂的菜品质量、卫生状况和营养搭配,及时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另一方面,家委可以组织家长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的学习活动,引导家长在家庭饮食中注重营养均衡,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榜样。在学校举办的餐饮活动中,家委也可以积极参与,协助学校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共同为学生创造健康的饮食环境。
对于青年人而言,在追求便捷和时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饮食健康。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应尽量选择健康的主食,如全麦面包、杂粮馒头等,并搭配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避免过度依赖高热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 。同时,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消化功能减弱,更需要注重饮食的营养和易消化性。馒头由于其松软易消化的特点,是老年人较为理想的主食选择之一。可以选择一些添加了粗粮的馒头,如玉米馒头、红薯馒头等,既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又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在搭配食物时,老年人应多吃新鲜蔬菜和适量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保持身体健康。
四、理念转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从经常吃馒头还是面包的讨论延伸开来,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饮食观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吃得饱”,逐渐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营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将营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营养知识,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意识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开展营养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合理搭配的原则;组织学生参与烹饪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健康美食的制作过程,提高对健康饮食的兴趣和积极性。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家庭饮食的营养均衡,为孩子营造健康的饮食氛围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行为,引导他们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营养知识,共同制定家庭食谱,让孩子参与到家庭饮食的管理中来,增强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营养教育和健康饮食推广中来。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传播营养健康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餐饮企业可以开发更多健康、营养的菜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业协会可以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重视膳食营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选择面包和馒头等主食时,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做出合理选择 。同时,家庭、学校、配餐公司、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家委等各方要携手共进,共同关注青少年的膳食健康,加强营养教育,优化饮食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营养均衡的美食,为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跨越,迈向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