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3日讯(通讯员 苏比努.阿米尔 饶曼娜)5月1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脑血管神经外科,一场与死神竞速的“拆弹行动”正在上演。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医院脑血管神经外科主任刘坤带领多学科团队,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为32岁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中午,急促的120警报声划破节日的宁静。患者李明(化名)因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被紧急送入急诊,CT血管成像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瘤体形态极不规则,血管壁薄如蝉翼。“这是埋在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二次破裂死亡率高达60%至80%!”刘坤主任的判断让气氛骤然紧张。
面对患者肥胖体质、严重肺部感染、高血压三级等复杂情况,医院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14时20分,由神经外科、麻醉科、介入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组成的MDT团队展开紧急会诊。“必须争分夺秒!”刘坤当机立断,带领团队制定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成形”的微创手术方案。
15时40分,手术正式开始。DSA造影显示患者脑血管迂曲程度远超常人,导丝行进犹如在曲径通幽的“迷宫”中穿行。刘坤主任屏息凝神,在直径不足3毫米的血管内稳稳操控微导管,将超微颅内支架“搭桥铺路”修复瘤颈,逐一精准填塞数个直径1—4毫米不等的弹簧圈至动脉瘤腔,完美堵塞血管破口。“就像在豆腐上绣花,容不得半点闪失!”介入医学中心的同事感慨道。历经1小时35分钟鏖战,手术团队成功封堵破裂动脉瘤,血管重建,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
“患者的信任就是我们的集结号!”术后,刘坤主任的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这场生命救援,是医院脑血管病区域诊疗中心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医院构建起涵盖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的"急救生命链,年均完成各类介入手术3000余台,DNT时间(入院到溶栓时间)缩短至25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