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跟妈妈相处的时光,好像有些模糊了。即使现在已经为人母,我还是会赞叹,母亲那一代人,真的有太多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了!
太智慧了!
本来我只记得,跟妈妈学过的一招生活智慧,看到这个问题后,又打电话问了一下妈妈,才知道,还有两招,她也教过我了,只是我自己记不清了。
智慧一:做油饼放点水
作为北方人,每次逛夜市、买早点,都喜欢带油饼回来当主食。我自己不会做,感觉外面做的,也还不错,油不算特别多。
有次回老家,我发现妈妈居然也会做油饼了,就问她是不是跟谁进修过?妈妈笑呵呵地跟我说,她也是刚学的。
原来,妈妈每次下去买油饼,都会跟摊主聊几句,也观察到,好像人家做油饼,和我们不一样。饼放进去,呲呲拉拉地响,咱则是一放一个不吱声。这是咋回事?
后来妈妈观察了一下,发现摊主用的油,和咱们有不同,好像是混入了水,每次用,都会用刷子在里面搅拌几下才拿出来刷。
回家后,妈妈也试着用这种方式烙油饼,没想到,果然成功了!和之前烙的相比,油不多,但很脆。健康饮食从这次烙油饼开始了!
妈妈说,以前做的油饼,弟弟、弟妹和孩子,都吃不几口,自从用了这种方法,烙多少都能吃光。
高手啊!我觉得,我妈真是能观察细节的一个人。虽然只学了这么一招,但真的精进了烙饼技能啊!
Tips:和面记得用半烫面,这样做出来的饼暄软、劲道,凉了也不硬。
智慧二:神奇的手指肚
作为北方人,吃面食更多。但我老公是东北人,喜欢吃米饭。所以,我被迫尝试着学着做米饭。
但我发现,就算按照电饭煲上面的指示线添加,焖出来的米饭,要么水唧唧的,要么硬邦邦。
请教妈妈后才知道,原来,手指肚还有这个用处!
妈妈说,焖米饭就用手指肚测量,每次添水后,摇晃一下锅底,确保大米粒平整后,食指伸进去,水刚好没过一个手指肚就可以了。
如果想再好吃点,可以加上几滴香油,或者食用油,做出来的米饭颗粒饱满,香喷喷,口感别提多好了!
我试了试,果然,手指肚成了新的测量工具。现在娃们跟着学做饭,也会问我,米饭水够不够?我就会伸出手指,测量一下。
娃们看得一愣一愣的,怎么还能这么操作?以前总会因为想吃米饭做不好,最终去小吃铺打包2块钱一碗的米饭,现在学会了,省钱又省事儿了!
Tips:淘米两次就够了,太多口感也差一些。选米时,记得选半透明,没有裂痕的大米。
智慧三:追剧不胖神器
每次工作结束,或者节假日,我都会追个剧,但因为嘴不闲着,体重也跟着蹭蹭涨起来了。
所以,每逢佳节胖三斤,就成了我的标准体重变化。
跟妈妈诉苦后,她也给我支招了。你试试,追剧的时候,扒蒜。
啥?我刚听到有点懵,这俩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啊!妈妈说,平时家里做饭都要用蒜,剥好了备用啊!你看电视不是喜欢吃东西吗?不胖才怪!扒蒜就能让你的手不闲着了,如果真的想吃,你啃一个蒜瓣,就不想再吃了,这不就管住嘴了?
天哪,这种智慧,真的是只有老一辈人才有啊!不光把家务做了,电视看了,还顺带把体重摁住了!
只是,如果你看的是偶像剧,如果情绪到位了,记得洗洗手,再抹眼泪,不然眼睛就跟着遭殃了。
还有把面条放到矿泉水瓶中,防折断防潮,奶茶外卖袋子当收纳箱,线切松花蛋不松散……
说真的,妈妈身上的生活智慧,真的太多太多了。而我们因为困在各种养娃、养家的压力中,好像就没钻研过这些了。
或许,时代给了我们一些新的红利,也拿走了一些老的智慧。这也在提醒我们,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真的不容小觑!
这次跟妈妈打过电话后,我好像又梦回到老家,那个伏在书桌前写字的10岁小姑娘,在向我招手:“是不是很羡慕我有这么智慧的妈妈?你也很棒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