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岁那阵子发了场高烧,烧退了就发现左眼不对劲,看东西总往下偏。”37岁的吕梁人成先生挠挠头,说起三十多年前的事,语气里带着点无奈,“那时候小,家里人也没太当回事,我自己呢,平时除了左右转头时有点费劲,好像也不耽误吃饭干活,就没当回事。”
这一拖,就是三十多年。成先生说,这些年眼睛斜着,自己早习惯了,“就是有时候跟人说话,人家总盯着我眼睛看,怪不好意思的。更麻烦的是转头,想往左看,得整个身子跟着转,不然左眼就跟不上趟。” 让他没太在意的还有个明显的变化——头不知不觉歪了,“刚开始没发现,后来朋友说我走路总歪着头,像在瞅地上找东西似的,我才注意到,可改不过来,好像脖子就认这个姿势了。”
今年6月,成先生来到了山西爱尔眼科医院。“有个朋友之前就在这儿做过手术,术后效果挺好的,他就推荐我来试试。”成先生说,“想着眼睛都歪了这么多年,要不就去看看?能稍微好点就行,不指望完全好。”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医院。
接诊的是博士后、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检查时能明显看到,成先生的左眼不仅向下偏斜,还有向外偏斜的情况,这是由左眼的上直肌麻痹引起的大角度垂直斜视,同时伴有外斜视。”王艳华院长解释道,“垂直斜视是指双眼视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一眼高一眼低,就像成先生这样,左眼位置偏低;外斜视则是眼睛向外偏斜。这两种问题叠加,对视觉功能和外观的影响会更明显。”
成先生当时听着诊断,内心比较平静:“王院长说需要手术,我就问能不能稍微改善点,哪怕眼睛不那么斜就行。毕竟三十多年了,我真没抱太大希望。”
让成先生没想到的是,王艳华院长很快为他安排了手术。“斜视手术主要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附着点,让眼球回到相对正常的位置。”王院长解释道,“成先生的情况虽然病程长,但眼部肌肉的条件还适合手术,我们需要精准计算调整的幅度,既要矫正垂直斜视,也要兼顾外斜视的问题。”
术后拆完纱布,成先生愣住了。“我当时对着镜子看,左眼不往下掉了!俩眼看东西是齐的,头也不用使劲歪着了,脖子一下子就轻松了。”他笑着说,语气里满是惊喜,“真的比我想的好太多了!原来走路总觉得脖子拧着,现在随便转,眼睛也能跟上,太舒服了。”
“很多人不知道,长期垂直斜视会导致代偿性头位。”王艳华院长补充道,“因为双眼视线不在同一水平,大脑为了避免复视(看东西重影)或视物不清,会不自觉地歪头、侧脸,通过调整头部位置来让视线尽量对齐。成先生歪头就是这个原因,斜视矫正后,头位自然就恢复正常了。”
上周来复查时,成先生的垂直斜视恢复得很不错。“王院长检查完说恢复得很好,我自己也感觉越来越好,特别感谢王院长。”他感慨道,“早知道手术效果这么好,我就该早点来治,不用歪着头过这么多年。”
王艳华院长提醒大家:“斜视不只是‘眼睛斜’的外观问题,还会影响立体视功能,导致看东西没有深度感,长期代偿性头位还可能引发颈部肌肉劳损、脊柱变形等问题。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发现斜视都该及时就诊,即使是病程较长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也能获得明显改善,千万别因为‘习惯了’‘觉得不影响’而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