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糖尿病医生提醒:这5种情况或可暂不用药,但要这样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但并非所有血糖升高的情况都需要立即用药。有些患者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完全可以逆转或稳定血糖,避免过早依赖药物。然而,必须强调的是,糖尿病的管理必须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轻信“根治糖尿病”的偏方或网上推销的“降糖治疗仪”,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5种可能暂时不需要用药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情况,但每种情况都需要严格的自我管理和医学监督。

一、刚查出血糖高,胰腺功能尚可——“来得及”逆转

案例:36岁男性,体检发现空腹血糖7.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腹部肥胖(内脏脂肪多)。

医生建议:暂不用药,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观察血糖变化。

为什么有机会逆转?

他的胰腺功能尚未严重受损,此时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减重,可以恢复胰岛素敏感性。

关键措施

  1. 调整进食顺序:每餐先吃半碗蔬菜(如菠菜、芹菜),再吃蛋白质和主食,延缓糖分吸收。
  2. 减重5%(如160斤的人减8斤),减少内脏脂肪,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每天运动20-30分钟(快走、骑车等,坚持比强度更重要)。

目标指标

  • 空腹血糖<7mmol/L
  • 餐后血糖<1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6.5%

注意:如果3个月后血糖仍未达标,仍需考虑药物治疗,不可拖延。

二、妊娠期血糖高,产后可能恢复

案例:28周孕妇,糖耐量试验餐后血糖9.8mmol/L,医生建议饮食+运动控制,未用药,最终顺利生产,宝宝健康。

为什么可以暂不用药?

妊娠期高血糖(妊娠糖尿病)主要与孕期激素变化有关,部分女性在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关键措施

  1. 少食多餐(3顿正餐+2顿加餐,如鸡蛋、黄瓜、无糖酸奶)。
  2. 饭后活动(散步20分钟,可降低血糖1-2个点)。
  3. 主食替换(白米饭→燕麦饭、全麦馒头,减少血糖波动)。

重要提醒

  • 产后42天必须复查糖耐量!很多女性以为“生完就好了”,结果几年后悄悄发展成2型糖尿病。
  • 即使产后血糖正常,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仍较高,需长期监测。
三、其他疾病“连累”血糖,原发病控制后可恢复

案例:一位老人因关节炎长期使用激素,空腹血糖升至8.9mmol/L,停用激素并调整饮食后,血糖降至6.3mmol/L。

哪些情况可能“背黑锅”?

  1. 长期使用激素(如红斑狼疮、哮喘患者)。
  2. 反复胰腺炎(损伤胰岛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
  3. 甲亢未控制(代谢过快,扰乱血糖)。

关键措施

  • 先治疗原发病(如停用激素、控制甲亢)。
  • 监测血糖,若原发病改善后血糖仍高,仍需考虑糖尿病治疗。
四、糖尿病前期(临界期),抓紧干预可逆转

指标范围

  • 空腹血糖6.1-6.9mmol/L
  • 餐后血糖7.8-11.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5.7%-6.4%

医生建议

  1. 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熬夜会升高空腹血糖)。
  2. 戒含糖饮料(一瓶可乐≈直接往血管里灌糖水)。
  3. 每周吃3次醋拌菜(醋酸可延缓糖吸收)。

研究显示:坚持半年,60%的人血糖可退回正常范围。但如果放任不管,5年内约70%会发展成糖尿病。

五、已用药但控制极好,可尝试逐步减药

案例:一位阿姨服用二甲双胍5年,血糖一直稳定(糖化血红蛋白<6.5%),医生评估后逐步减药,最终仅靠饮食运动维持。

必须满足3个硬条件

  1. 至少1年糖化血红蛋白<6.5%
  2. 无眼底病变、蛋白尿等并发症
  3. 减药期间严格监测血糖(包括凌晨3点的“摸底血糖”)。

重要提醒

  • 不可擅自停药!曾有患者自行停药1个月,血糖飙至28mmol/L,引发酮症酸中毒进ICU。
  • 减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持续监测。
医生最怕患者做的3件事
  1. 看到血糖正常就擅自停药(血糖反弹可能更严重)。
  2. 迷信“天然降糖食物”(如苦瓜、南瓜,过度依赖可能延误治疗)。
  3. 不复诊、不检查(血糖控制好≠没有并发症,定期查肾、眼、神经很重要)。
总结:科学管理,避免踩坑

能暂时不用药是好事,但意味着要更严格地管住嘴、迈开腿

糖尿病必须到正规医院治疗,切莫轻信“根治”“偏方”或网上推销的“降糖神器”

定期复查,监测血糖和并发症,早发现、早干预。

如果你或家人血糖偏高,别犹豫——带上近3个月的血糖记录,挂个内分泌科号,让医生帮你制定科学方案。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的改变,就是明天的底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糖尿病医生提醒:这5种情况或可暂不用药,但要这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