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塑心学堂 | 秋冬病毒高发期,警惕“感冒伤心”

【塑心学堂】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延伸服务,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率领团队打造,定期推送心脏和急危重症相关的防治保健科普知识,为您排忧解惑!

本期作者

秋风起,天气转凉,流感、腺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呼吸道病原开始活跃。很多人以为感冒不过是发烧、咳嗽的小毛病,但医生们最担心的,是那些“感冒后胸闷、心慌、乏力”的患者——因为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信号。

PART.01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病毒感染侵犯心肌后,引发的炎症反应。最常见的致病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新冠病毒等。近年来,随着病毒谱的变化和疫苗接种普及,疾病表现更加多样化,从轻微乏力到严重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都有可能出现。

PART.02

这些症状要当心

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常被误认为“感冒没好利索”,尤其在青壮年和儿童中更易忽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感染后持续乏力、心悸、胸闷;

✦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平时能爬楼、现在稍动就喘;

✦心跳异常快或不规则,伴头晕、晕厥;

✦胸痛或胸口压迫感,休息后也不缓解;

✦发热已退但仍感疲惫,甚至出现脚肿、夜间憋醒等心衰表现。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在感染后1–3周内,应立即就医做心电图、心肌酶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可行心脏磁共振或心肌活检,以早期确诊。

PART.03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中招”

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青壮年人群。这是因为年轻人免疫反应旺盛,一旦病毒感染,机体激烈的免疫攻击反而会造成“自身免疫性损伤”,把心肌细胞“误伤”掉。此外,年轻人常在带病工作、运动或饮酒,这些行为都会增加病毒复制与心肌负荷,诱发急性发作。

PART.04

秋冬预防要点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在于防感染+护免疫+慎运动。

1.避免带病运动:有发热、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停止剧烈运动至少一周。

2.作息规律、睡眠充足:熬夜、劳累会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3.注意保暖、防寒保湿:温差大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4.合理饮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C、E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坚果、鱼类)有助于增强抵抗力;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

5.中医防治: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适度采用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的药茶或膳食,如黄芪、太子参、枸杞、菊花等,调理脾肺功能,提升机体抗邪能力。

张敏州教授温馨提示:秋冬病毒活跃,“感冒后心慌胸闷”不是小事。任何感染后出现心脏不适,都应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是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护心先防感,心稳百病安。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是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及重症医学协作组总牵头单位,国家级胸痛中心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肌梗死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997年率先在全国中医院中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2008年为10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植入支架,用中医药保驾护航,随访至110岁健康良好。牵头制订和发布国内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首次联合发布为团体标准。

围绕心肌梗死中医药研究共主持国家级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30项,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5篇,总影响因子超240分,获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20项。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塑心学堂 | 秋冬病毒高发期,警惕“感冒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