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宣医记忆|老物件有话说:《胃肠镜报告》

--宣医记忆--

老物件有话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5年文化建设重点项目

《胃肠镜报告

报送人、讲述人:

消化科-孙书春(已退休)

您现在看到的是宣武医院内科1976年和1978年的首份胃镜、结肠镜报告合订集,泛黄的纸页间跃动着半个世纪前的医学温度,记录着消化科从大内科到专业科室的不平凡发展历程,凝结着初代消化人的智慧。

内镜技术起步时,每一次检查都是突破。医生手持仅能单侧眼观察的纤维内镜,凭借扎实的解剖功底与临床洞察力进行操作,报告中对病灶进行精准描述——如“胃体后壁黏膜僵硬、质脆,临床诊断胃体癌”,这样既遵循前沿规范,又为治疗提供确凿证据,背后是对诊断结论反复推敲的执着。

遇复杂病灶时,前辈们化身医学绘图师,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锯齿状肿物边界、火山口样溃疡等,每笔皆循解剖比例,堪比教材插图,尽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从第1例到第100例,合订集不仅是数据的积累,更是传承的见证。在那全靠手写的年代,医生保持零差错记录,反复核对确保信息完整,为后续标准化操作奠定基础,这些珍贵资料的保存也离不开护理前辈的敬业精神。

如今电子内镜已能生成超清影像,这份手写报告仍然散发着魅力。它是消化科发展史的缩影,是前辈心血的结晶,更是精神灯塔,提醒当代医者: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对精神的追求、对细节的执着、对患者的敬畏,永远是医学最本真的底色,是代代相传的匠心具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宣医记忆|老物件有话说:《胃肠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