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人不会平白得骨质疏松?医生:患上骨质疏松,多与这 5 个因素有关

人到中年,爬楼梯突然喘得厉害,走两步就觉得腿有点儿软,想起前几年摔了一跤,怎么都没想到是骨头的问题。检查一做才知道,居然是骨质疏松。

有些人一听就懵了,平时也没什么不适,怎么就莫名其妙得了这么个“老年病”?但医生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骨质疏松,从来不是突然来的,它是一点点被“养”出来的。

骨头表面看是硬邦邦的,但其实骨头里有着极其复杂的代谢系统,骨密度会随着时间、饮食、生活方式、荷尔蒙变化等慢慢改变。不知不觉中,骨头的质量就在悄悄下降。

有些人年轻时不当回事,等到了骨折、驼背、身高变矮这些明显问题冒出来,才后知后觉地开始关心。这种疾病隐匿性太强,早期毫无症状,但晚期后果很严重,一摔就可能骨折,甚至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1.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

最常被忽视的,是吃得不够。钙不是随便吃点豆腐、喝点牛奶就能解决的,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外卖成了主餐,加工食品吃得多,新鲜蔬菜和乳制品摄入少,很多人根本没达到每天应有的钙摄入量。

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钙量约为800毫克,而有调查显示,大城市白领人群日常摄入平均只有不到600毫克。更糟糕的是,缺的不止钙,还有维生素D。

现代人白天待在办公室,晚上回家关窗帘,接触阳光的机会少得可怜,维生素D合成不足,钙的吸收率就会大打折扣。医生常说的“补钙一定要补D”,不是说说而已,钙和维生素D的搭配,是吸收的基础,忽略了D,补再多钙也白搭。

2.运动太少,骨头越用越“懒”

还有一个常被人忽略的现实:骨头是会“偷懒”的。它不像心脏、肺那样24小时必须工作,反而是“用进废退”的典型代表。

骨密度的维护,靠的是机械刺激,也就是身体运动带来的刺激。如果长时间久坐不动,哪怕吃得再好,骨头也得不到锻炼机会。

研究显示,每天坐着超过8小时的人群,骨质疏松的风险比每天运动30分钟的人要高出近一倍。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来瘦瘦弱弱、不怎么运动的人,骨头也跟着变得脆弱,轻微一摔就可能导致髋部骨折,这在老年人里尤其常见。

而这种习惯往往从年轻时就养成了,年轻人为了工作、学业,久坐时间长,几乎没有规律的户外运动,骨骼在无形中就开始走下坡路。

3.长期喝酒、抽烟

饮食和生活方式中的另一个“隐形杀手”就是烟酒。喝酒、抽烟很多人不以为意,觉得只是伤肝伤肺。但其实,长期喝酒会干扰钙的代谢,还会损伤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生成过程。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毒性物质会减少骨形成细胞的数量,促进骨吸收,换句话说,就是骨头被悄悄“溶解”了。一项针对亚洲地区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重度吸烟者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吸烟者,髋部骨折发生率高出约1.5倍。

而且这些伤害不容易恢复,即便戒烟,也需要时间去修复骨骼的代谢机制。长期饮酒也不逊色,大量饮酒的人,其骨密度平均值比常人低了10%以上,不少人到了五六十岁时才意识到问题,却已经很难逆转了。

4.过度节食或“偏食”

节食减肥这事也常被低估。在不少人心中,“瘦=健康”,但为了瘦而极端节食,或者有些人习惯性地“挑食”“只吃某几样”,其实是在给骨头制造麻烦。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蛋白质、钙、镁、锌等营养素供给不足,骨骼代谢紊乱。

尤其是在青少年和年轻女性群体中,这类现象更为普遍。有研究指出,体重过低(体质指数低于18.5)者骨密度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率是正常体重者的两倍。

还有人喜欢“只吃水果蔬菜”,忽略了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而骨骼合成中必须依赖一定的脂溶性营养物,如维生素D、K等,这些都需要脂肪来吸收。

一味节食减肥,表面是瘦了,实则骨头越来越脆。等到四五十岁,出现关节不稳、骨痛、疲劳感增加,才明白过来早已透支了健康。

5.激素水平下降

激素的变化对骨骼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更年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这并不是耸人听闻。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它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维持骨的稳定结构。

可一到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骤降,骨量就开始快速流失。一项对更年期女性跟踪研究发现,绝经后5年内,骨密度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以上。如果不加干预,未来10年内骨折的风险将翻倍增加。

男性虽然没有明显的“绝经期”,但随着年龄增长,睾酮水平下降,同样也会影响骨质稳定性。加之中年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更容易打乱内分泌系统,影响骨骼代谢。

医学界早已明确指出,骨质疏松是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延缓甚至预防的。但很多人始终不够重视,总以为这只是老年人才会碰上的问题。

实际上,从30岁以后,人体骨密度就进入了缓慢下降阶段,每年大约减少0.3%到0.5%。如果在这时候没有注重饮食补充、运动锻炼、规律作息,那么等到了五六十岁,骨量损失就会非常明显。再加上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甲状腺问题等影响,更加容易促发骨质疏松。

值得警惕的是,这个病没有早期信号,一般体检也很少专门检查骨密度,大部分人等到出现骨折、身高缩短才发现问题。可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或脊椎骨折,恢复期长、复发率高,甚至影响寿命。

一项大型研究表明,髋部骨折后的1年死亡率可高达20%,这绝不是个小问题。它不仅仅是骨头脆的事,而是整个身体功能下降的预警信号。

更重要的,是要从年轻开始保护骨骼健康。不少人会说,年轻时候哪顾得上这些,吃饱睡好就不错了。但现实是,骨量的巅峰一般出现在30岁左右,如果这之前就没打好基础,后面再怎么补救也只是止损,难以回到最佳状态。骨头也讲积累,早期越关注,后期越轻松。

骨质疏松不会无缘无故找上门。那些被忽略的饮食细节,那些一再拖延的锻炼计划,那些每天离不开的烟酒习惯,那些以为瘦才是美的极端节食,甚至是体内悄悄变化的激素水平,最终都可能成为压垮骨头的“隐形重量”。

它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而是在一次次选择中,慢慢地积累成型的。对于骨质疏松的防范,绝不仅仅是某个年纪才该操心的事,它应该从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开始。

参考文献:

[1]王琳,李欣.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4,30(5):501-506.

[2]张秀华.维生素D与钙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4):315-318.

[3]李伟,陈涛.吸烟饮酒与骨质疏松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5,46(1):54-58.

[4]刘娜.女性更年期激素变化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4,35(2):89-93.

[5]赵晶晶.青少年节食行为对骨健康的危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6):928-93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人不会平白得骨质疏松?医生:患上骨质疏松,多与这 5 个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