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位特殊的患者。2023年9月,他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且已发生脑、肝、淋巴结多处转移。在北京某肿瘤医院完成6次化疗后,病情仍在进展——肿瘤转移到了脑部。
紧接着是全脑放疗。然而病魔并未止步,又出现了脊髓转移。最严重时,他卧床整整一个月,连大小便都变得困难。
完成放疗、症状稍有缓解后,他来到了我们医院。家属反复问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一边治疗,一边还在转移?”
治疗困境:为何放化疗挡不住转移?
这个问题触及了癌症治疗的核心难题。放化疗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在“试用”——对某些患者有效,但并非人人适用。

更常见的情况是:治疗期间肿瘤缩小,一旦停止,很快就反弹。这就像赶鸭子,这里赶,那里跑,肿瘤被“驱赶”得到处都是。
化疗真相:为什么不能彻底清除癌细胞?
化疗通过特定剂量的药物杀死固定比例的癌细胞。听起来很科学,但这里有个致命缺陷:它无法区分敌我。
化疗药物攻击所有增殖活跃的细胞。除了癌细胞,遭殃的还有造血细胞、毛囊细胞、胃肠道细胞——这正是化疗后贫血、脱发、呕吐的根源。
理论上,确实存在一个能100%清除癌细胞的剂量。但在达到这个剂量前,人体的正常细胞早已无法承受。结果很可能是“瘤除人亡”。
新思路:适度化疗+整体调理
面对这一困境,袁希福老中医提出了“适度化疗”理念:如果患者能从化疗中获益,身体状况允许,就进行几次;一旦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立即停止。

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整体调理”的价值。癌症就像种子,单纯靠攻伐手段压制,效果往往短暂。要想让癌细胞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必须改变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即人体的内环境。
通过中医药调理,改善体内环境,让癌细胞失去生长的温床,变成“死种子”。这样,患者才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抗癌启示录
这位患者的经历告诉我们:癌症治疗不是一场蛮力的对抗,而需要智慧与策略。在适度控制肿瘤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内在环境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在抗癌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