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HPV检测方法有哪些?

HPV 检测是筛查 HPV 感染、评估宫颈病变风险的核心手段,临床中需结合检测目的、样本类型及实验室条件选择合适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围绕 “病毒核酸”“病毒蛋白” 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基于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临床主流)

这类方法通过检测 HPV 的 DNA 或 RNA,判断是否感染及感染亚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测类型,主要包括以下 4 种: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PCR 技术是 HPV 核酸检测的 “金标准” 之一,原理是通过引物特异性结合 HPV 基因组的保守区域(如 L1 区、E6/E7 区),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放大病毒核酸,再通过电泳、荧光探针等方式检测扩增产物。

操作流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后,提取细胞内的 DNA,加入特异性引物、酶及反应试剂,经多次温度循环完成核酸扩增,最后通过荧光信号强度或电泳条带判断是否感染,并通过分型引物区分 HPV 亚型(如 16、18、31 型等)。

适用场景:适合宫颈癌筛查、HPV 分型检测、治疗后复查,可检测出低至 10 拷贝 / 毫升的病毒量,能精准区分高危型与低危型,甚至明确具体亚型。

优缺点:灵敏度极高、特异性强(>95%),可同时实现定性与分型;但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需避免样本交叉污染,检测成本相对较高。

2. 杂交捕获技术(HC)

杂交捕获技术通过特异性 DNA 探针与 HPV 核酸结合,形成杂交复合物,再用抗体捕获复合物并检测信号强度,判断病毒载量。目前临床常用的是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

操作流程:提取样本 DNA 后,加入针对高危型(13 种)或低危型(6 种)HPV 的 RNA 探针,探针与 HPV DNA 结合形成 RNA-DNA 杂交体;随后加入特异性抗体捕获杂交体,通过化学发光信号检测杂交体数量,信号强度与病毒载量正相关。

适用场景:适合大规模人群宫颈癌筛查(如社区筛查),可同时检测多种高危型 HPV,但无法区分具体亚型,仅能判断 “高危型阳性” 或 “低危型阳性”。

优缺点:操作相对简便、无需核酸扩增,减少污染风险;但无法分型,且对低病毒载量样本的灵敏度略低于 PCR(约 90%),目前逐渐被 PCR 技术替代。

3. 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是在 PCR 基础上加入荧光探针,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累积速度,实现 “定性 + 定量” 检测,既能判断是否感染,又能估算病毒载量。

操作流程:与普通 PCR 类似,但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的探针(如 TaqMan 探针),探针结合到 HPV 核酸的特异性区域后,随 PCR 扩增被酶水解释放荧光信号,仪器实时记录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的病毒载量。

适用场景:适合评估 HPV 感染严重程度(如病毒载量与病变风险的关联)、治疗后病毒清除情况监测(如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变化)。

优缺点:可同时定性、定量,结果更精准,且能避免 PCR 后处理的污染风险;但检测成本高于普通 PCR,对引物和探针的设计要求更严格。

4. 核酸杂交芯片技术

该技术将多种 HPV 亚型的特异性探针固定在芯片上,通过样本核酸与探针的杂交反应,同时检测多种 HPV 亚型,实现 “一次检测、多亚型分型”。

操作流程:提取样本 DNA 后进行荧光标记,将标记后的 DNA 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杂交完成后清洗未结合的 DNA,通过芯片扫描仪检测荧光信号,根据信号位置判断感染的 HPV 亚型(可同时检测 20-40 种亚型)。

适用场景:适合需要明确多亚型感染的情况(如同时感染 16 型与 52 型)、HPV 疫苗接种前的亚型评估(判断是否已感染疫苗覆盖亚型)。

优缺点:分型全面、效率高,可一次性检测多种亚型;但检测成本高,对芯片质量和杂交条件要求严格,基层实验室应用较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HPV检测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