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这种茶别乱喝!可能腹泻、失眠、血糖失控

最近

不少人的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

被各式“养生茶”广告刷屏

“一周瘦5斤”“安神助眠”等宣传语

吸引了不少人下单尝试

结果却有人喝出

腹泻、上火、失眠加重等问题

真有能“包治百病”的养生茶吗?

中医专家指出:

养生茶本质是食疗辅助

并非人人适宜

更不是药物替代品

三大“伪功效”套路,你中招了吗?

1. 把“调理”吹成“治疗”,误导慢性病患者

一些商家打出“根治湿气”“代替降糖药”等宣传,吸引不少慢性病患者购买。然而,北京中医药大学2024年发布的研究指出:养生茶对慢性病核心指标的改善率不足5%,绝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盲目依赖可能延误病情,加重健康风险。

避坑提示:见到“根治”“替代药物”等绝对化宣传,请直接划走。服药期间如需饮用养生茶,务必先咨询医生。

2. 忽视体质差异,鼓吹“一款茶全家喝”

中医将人体分为九种基本体质,不同体质适用的茶饮差异显著。以常见的“枸杞菊花茶”为例,阴虚火旺者饮用可能感到舒适,但痰湿体质者可能越喝越虚,阳虚者饮用后反而容易手脚更冷。

选茶前应先辨明体质,切勿轻信“人人适用”。

3. 靠“名贵成分”当噱头,实际含量微乎其微

部分产品打着“含人参、灵芝”等旗号,实际这些成分含量不足0.5%,甚至存在药材之间药性冲突的问题。例如人参与菊花一温一寒,同用可能效果相互抵消。

选购时应查看配料表,核心药材应排在前三位;成分超过10种的建议慎选,避免药性杂乱相冲。

五类常见体质选茶指南

中医认为“茶性即药性”,如菊花性寒、桂圆性温。

养生茶有效的前提是“体质与茶性相符”。以下内容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整理,供大家参考:

科学喝茶“3步3忌”

选茶三步,步步为营:

先辨体质:结合舌苔(如厚腻多属痰湿)、症状(如怕冷多为阳虚)、作息(熬夜可考虑滋阴)综合判断;

看清成分:核心药材应在配料表前三位,避免成分过多、药性相冲;

控制剂量:花草茶每次5–10克,中药材茶10–15克,煮沸10分钟更易出味。

饮茶三忌,避开风险:

人群忌:孕妇不宜饮用含红花、薏仁的茶;糖尿病患者慎选甜味茶;

时间忌:饭后1小时内不饮茶,以免影响铁吸收;睡前2小时不喝含咖啡因的茶;

周期忌:寒凉茶连续饮用不超过7天,一般花草茶饮用14天建议停7天。

养生茶不是药,而是“生活搭档”

养生茶的本质是辅助调理,不能替代药物、运动与合理膳食。

举例来说,“减脂茶”每日减少的热量约等于行走1000步,想真正瘦身仍需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美容茶”提供的维生素C远不如吃一个橙子;“安神茶”仅对轻度失眠有缓解作用,严重失眠必须及时就医。

你是否也曾

因喝错养生茶而“踩坑”?

(叶开泰国医堂全科中医师 黄登承)

来源: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这种茶别乱喝!可能腹泻、失眠、血糖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