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世界传统医药日·霜降 | 秋日养肝,中医智慧守护您的“将军之官”

近日,我们即将迎来两个重要日子的到来——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与10月23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节,天气渐寒,万物收藏,正是我们借助中医智慧,为身体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养护好身体那位刚直的“将军之官”——肝脏的关键时刻。

霜降时节,阳气由收转向藏,阴气渐盛。中医认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时的养生重点在于一个“收”字,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而肝主疏泄、藏血,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最易受秋冬肃杀之气所伤,因此秋养肝,重在“收”与“润”,避免“燥”与“郁”。

霜降时节,为何要格外关注肝脏?

秋燥伤阴,肝血易亏

霜降后,凉燥尤为明显。燥邪易耗伤人体津液,而肝开窍于目,主筋藏血。津血同源,阴血耗伤则会导致肝血不足,出现眼干涩、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指甲脆裂等症状。

肃杀之气,肝气易郁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这种景象容易引人忧思、悲愁,情绪趋于低落。在中医情志理论中,秋对应于“悲”。这种悲秋情绪最易导致“肝气郁结”,使人感到情绪抑郁、胸闷、胁肋不适。

内外寒邪,筋脉易挛

“寒主收引”,天气转冷,寒邪侵袭人体,会使筋脉收缩挛急。肝主筋,筋脉的柔韧有赖于肝血的濡养。寒邪外侵,内合于肝,可能导致关节僵硬、疼痛,小腿抽筋等问题

霜降养肝“三字诀”

针对以上特点,霜降时节的养肝策略可总结为:“润、暖、悦”。

润:滋阴润燥,以养肝血

饮食建议:多吃滋润之品,如枸杞(泡水或煮粥)、桑葚、黑芝麻、山药、雪梨、百合等。它们能有效补充阴液,濡养肝血。

推荐茶饮:枸杞菊花茶。枸杞滋肝阴,菊花清肝明目,二者结合,堪称秋季护眼养肝的黄金搭档。

暖:避寒就温,以舒筋脉

适时添衣:尤其注意脚部、腹部和颈背的保暖,防止寒邪从这些部位侵入。

睡前泡脚:用温水泡脚,可加入少许生姜或艾叶,能温通经脉,引血下行,有助于肝血回归,改善睡眠。

悦:调摄情志,以疏肝气

对抗“悲秋”:多晒太阳,尤其是在早晨。阳光可以驱散阴郁,振奋阳气。

室内活动:听一些舒缓、向上的音乐,练习书法,或进行温和的室内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有助于气机调畅。

霜降养肝穴位按摩

每天按揉这两个穴位,如同为肝脏穿上一件温暖的“小棉袄”。

太冲穴:解郁散结的“出气筒”

定位: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功效:霜降时节按揉,可有效疏解因“悲秋”产生的肝气郁结。

三阴交:滋阴养血的“三江汇合点”

定位: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约四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此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刺激一穴可调三经,尤其擅长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完美应对秋燥。

在世界传统医药日与霜降节气相遇之时,我们深感传统智慧的博大精深。它告诉我们,养生需顺应天时。让我们运用中医的智慧,以“润、暖、悦”为纲,悉心呵护我们的肝脏,这位身负重任的“将军之官”,助它安稳地迎接冬天的到来。

科室简介

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医特色鲜明、中医药人才集中、中医诊疗技术雄厚的特色专科,目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工作示范单位、市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科室拥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学硕士5人。

专业特色

1.科室注重“科技兴医”战略,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的理念,追踪国内外肝病研究动态,鼓励科技创新,集多年临床经验与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优势,研发出软肝煎、降酶退黄饮、脂肝饮、灵丹五味丸、柔肝化纤汤等中药方剂,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重型肝炎等的治疗中卓见成效。

2.科室开展的特色中医疗法在顽固性腹水、难治性黄疸治疗方面有独特疗效,在肝癌的预防、防止术后复发以及内科保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中医脾胃病、睡眠障碍、过敏性鼻炎、胆石症等方面积极探索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疗效。

3.科室开展多项中医诊疗技术。如:肝病治疗仪、磁热疗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保留灌肠、中药透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养生护肝操等。注重治未病思想,将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个体化应用于临床诊治中。

服务宗旨:

倡导“传承、创新、协作、务实”的科室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真情奉献”的服务宗旨,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撰稿:陈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世界传统医药日·霜降 | 秋日养肝,中医智慧守护您的“将军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