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长沙的马嗲嗲却因膝盖疼犯了愁。他一直信奉“春捂秋冻”,凉意初起也坚持不添衣,没想到第二天膝盖就疼得直打弯,只好赶紧往医院跑。其实,像他这样对“秋冻”理解跑偏的人不少。
所谓“秋冻”,是指秋天刚有点凉意时,不要急着裹得严严实实,让身体慢慢适应温度变化,从而练就抵御寒冷的“本事”。中医认为,秋天是冷热交替的过渡季,早晚温差大,天地间阴气渐长、阳气收敛,养生重点在滋养阴液、呵护肺气。适度“冻一冻”,能让皮肤和黏膜慢慢习惯寒冷,增强抵抗力,也有助减少秋冬呼吸系统疾病。
“秋冻”的关键在“适度”。初秋白天温暖,稍微少穿点没问题;仲秋天气转凉,年轻人可少穿、避免捂汗,正是“秋冻”好时机;晚秋早晚温差大或遇冷空气,就该及时加衣。一般来说,白天温度在15℃~20℃时,多数人可慢慢减少衣物,体验“秋冻”妙处。
不过,“秋冻”并非瞎冻。头颈、肚脐、关节、双脚和腰背都要注意保暖,否则容易感冒、肚子痛、关节疼或耗伤阳气。体质偏虚偏寒的人、老人、孩子,以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或肠胃有问题的人,还有慢性疼痛患者,都不适合硬扛“秋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秋冻”仍是不错的养生方法。气温在20℃以上,可慢慢适应凉爽,同时多运动,如散步、打太极,让抗寒能力“动起来”,为冬天打下健康基础。但切记循序渐进,别勉强自己,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
长沙市中医医院天心院区 针灸康复科 薛海兵 李露
指导专家:副主任医师 左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