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广州迎来一场关乎千万家庭福祉的健康盛会——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与广东省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动起来 提素养 促健康——科学减重 享‘瘦’健康暨‘我家的健康故事’总结分享会”在广州广东大厦成功举办。这场健康盛会,既是对国家《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生动实践,更用2000余个家庭的鲜活故事,生动诠释了“家是健康最小单元”的深刻内涵。
健康传播需贴近民心
“健康是民生之本,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刻不容缓。”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刘建清在致辞中结合自身三十余年运动经历强调,面对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变化的挑战,健康传播需突破传统模式。他特别指出,要从强化价值引领、深化内涵建设、创新传播方式、促进跨界融合四大维度协同发力,让健康知识既有专业深度,又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真正实现宣传面、覆盖度与感染力的三重提升。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黄飞则从行业发展维度提出三点期望:一是锚定服务大局,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上再立新功;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在拓展健康传播格局上再闯新路;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在建设高水平科普队伍上再筑高地,让健康传播“走入寻常百姓家”。
万千家庭汇聚健康力量
“我家的健康故事”征集活动自2025年8月1日启动以来,引发全国民众热烈响应,共收到投稿2000余份,涵盖体重管理、心理健康、节气养生与岭南膳食、控烟、传染病防控五大主题,学生、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小记者等群体积极参与,千余份作品见证家风力量。
经过专委会严格评选,最终遴选出400余项获奖作品,其中图文类一等奖10项、视频类一等奖10项,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各有归属。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传承健康家风,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习惯”的深刻内涵。
平凡家庭传递健康智慧
活动现场,10个家庭代表的分享让健康科普充满烟火气。最小的分享者仅3岁。“减重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全家的修行。”视频类作品获得者邹雨霞的故事引发共鸣。产后因哺乳饮食失控导致体重超标、血糖血脂异常的她,在家人支持与营养门诊指导下,践行“能量负平衡”科学原理:主食替换为粗杂粮,烹饪采用蒸煮焖等少油方式,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配合中医针灸调理代谢,半年减重8公斤且持续一年未反弹。丈夫李凯作为“家庭大厨”,将健康烹饪方式融入家庭习惯,更带动长辈参与体重管理,深刻诠释了新版健康素养66条中“体重关联多种疾病,要吃动平衡”的理念。
图文类作品获奖作品《我家的开心秘密》《我家有个“健康不长胖”的小魔法》则展现了健康家风的传承力量。姐姐翁暖用童趣笔触记录“彩色餐桌”的膳食智慧,弟弟翁度则分享了每月家庭会议的沟通秘诀。爸爸翁国芳的心得颇具启发:“把对孩子的要求变成全家的行动,用陪伴与尊重构建健康氛围。”妈妈李好华坦言,孩子们的作品获奖,印证了“健康已成为大众共识”。
另一类富含岭南韵味的作品同样引人注目。有家庭分享阿嬷传承三代的节气祛湿汤秘方,依据“清明前采艾草、处暑晒冬瓜干”的时令经验调理身体;深圳张洁家通过“810家庭会议”构建健康生态,爸爸用“闭环管理”理念解决家庭问题,妈妈制定全家运动饮食计划,周末包饺子、爬山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好好说话、好好吃饭”的健康家风。这些故事既挖掘了岭南饮食文化内涵,更彰显了家庭在健康素养提升中的基础作用。
据悉,目前部分优秀作品已经在羊城晚报羊城派客户端开辟“我家的健康故事”专题展示优秀家庭健康故事,实现价值传递与文化共鸣。
展望未来,健康重在持续深耕
盛会暂歇,步履不停。当三岁孩童的稚语、阿嬷传承的汤方、寻常人家的“家庭会议”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健康场景被一一讲述,源自平凡生活的健康智慧便如星星之火,映照出“家”作为健康最小单元的温暖与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万千家庭的点滴实践,正悄然汇聚成推进健康广东、健康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共筑全民健康基石。
文、图 |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梁梓芸
视频 | 赵厚旺 蒋梦娜
海报 | 刘苗 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