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霜降,老话说:“一场秋霜一场寒。”这节气最怕的,就是身上阳气刚收,嘴上还吃着凉。前些天接诊一位老友,怕油吃素、怕胖天天拌凉菜,结果搞得手脚冰凉、胃口不佳,一检查,竟已脾胃受寒。我就跟她说:“人过中年,养生靠‘养阳’。该吃热吃热,该进补进补,别怕花气力。”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霜降前后餐桌上该多吃的5道暖身好菜,热气入胃,脾不寒、肺不燥,整个人都顺了。
一、粉条炖排骨 —— 补肾润燥,暖中而不腻
排骨入肾补骨,粉条顺气养胃,是一道冬补家肴中非常“平和”的搭配。排骨先焯水去膻,加几片姜片提香,炖至酥软后下粉条,小火收汁,香味四溢。
这道菜既能强筋壮骨,还不伤胃、不上火,适合晚上吃,安也养人。
是不是你冬天常觉得腿发酸、后背发凉?这样腿寒膝软的毛病,多是肾气不固,排骨粉条正好以柔补阳,一锅吃下,踩地都带劲儿。
二、风味茄子 —— 润燥开胃,利气化食
茄子虽为夏蔬,深秋时节若带点酱香入锅,也可调口调气。切成厚片,用少许蒜末、生抽及黄豆酱炒至软熟,出锅前滴几滴香醋能升其鲜气。
茄子性凉,怕脾虚者不敢多食,可加姜或青红椒同炒,加热中和寒性,补虚之人也能适量享用。
你是不是近来吃饭不香、总觉腹中堵胀?这时,不妨来一盆热腾腾的酱香茄子,让你的胃“活”起来,帮着消化一碗下去无负担。
三、山药党参鸡汤 —— 养气健脾,固本扶阳
鸡性温补、党参补中益气,山药健运脾胃,是一锅能“调中气、缓里寒”的经典汤方。一整锅汤炖好,喝前来点葱花提味,老人喝补,年轻人喝养。
鸡汤莫重味,少盐、少油、少药引,贵在汤清、气足、养而不腻。
你是否常感晨起倦怠、舌头发白、饭后易困?这是脾阳不足、正气未复,一碗汤,补里支外,徐徐把你的气色拉回来。
四、黄豆猪蹄汤 —— 益血润肤,强筋健骨
猪蹄为补血填精之品,搭黄豆养血润燥,对久坐少动、关节僵硬、中气不足者尤其合适。汤浓而不膩,胶原丰富,有补而不燥之效。
黄豆提前浸泡更易煮出软烂,加几片姜片除腥,炖得糯而不烂,喝着暖胃、吃着养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