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气温渐低,不少中老年人的“老寒腿”又开始“闹脾气”。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成功为一位饱受“老寒腿”折磨的王奶奶(化名)缓解了病痛,让她在这个秋天重新找回了行动自如的轻松。
01秋意渐浓,“老寒腿”骤发
随着秋天的脚步悄然来临,家住挹江门附近的王奶奶“老寒腿”再次发作。起初,只是右膝关节隐隐作痛,她并未太在意,以为像往常一样忍忍就过去了。然而,这次疼痛却愈发严重,短短三天时间,右膝关节就肿胀得厉害,每走一步都如针扎般痛苦,甚至无法独立站立行走,只能依靠轮椅出行。
02精准诊断,定制治疗方案
心急如焚的家人带着王奶奶来到了南医大二附院疼痛科。疼痛科程志祥主任在接诊中仔细地为王奶奶进行了检查,发现其右膝关节肿胀明显,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程主任怀疑王奶奶膝关节内存在积液。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程主任安排王奶奶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不出所料,证实了关节积液的存在。
针对王奶奶的情况,程志祥主任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治疗。在充分沟通并取得王奶奶及其家属的同意后,疼痛科徐培医生为王奶奶实施了治疗。在彩超的精准引导下,第一次从王奶奶的关节腔内抽出了15ml淡黄色的关节积液,并注射了相关抗炎药物。术后,王奶奶明显感觉疼痛减轻了许多。一个星期后,王奶奶再次来到医院进行复查,再次抽出了7ml关节积液。
03多管齐下,康复指日可待
除了关节腔治疗,疼痛科徐培主治医师还为王奶奶施以体外冲击波、光疗等配合治疗。通过减轻膝关节周围炎症,放松肌肉紧张度,促进周围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疼痛和肿胀。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王奶奶的症状大大减轻,如今在家已经能够独立行走。
徐培医生为患者治疗
像王奶奶这样患有“老寒腿”的人不在少数,每到秋冬季节,关节疼痛就会如影随形。
什么是 “老寒腿”,有哪些表现
“老寒腿”是民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可表现为疼痛、膝关节僵硬、肿胀、关节弹响、活动受限。
为什么换季时关节容易疼痛
一方面,气温变化是重要因素。换季时气温波动大,关节部位的血管遇冷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关节滑液分泌减少,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同时,湿度的增加或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关节内的压力平衡,加重不适。
另一方面,活动量的改变也不容忽视。气温下降时,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会变得松弛,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而春季气温回升后,如果运动不当,又容易造成关节损伤。
此外,营养不足和免疫系统变化也可能导致关节疼痛。缺乏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或关节疼痛,季节变化时更为明显;季节交替时的过敏反应可能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引发关节疼痛。
换季时如何保养和治疗“老寒腿”
首先,保暖至关重要,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佩戴护膝、手套等保护关节。
其次,适度运动必不可少,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再者,要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剂。
最后,要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爬楼梯、长时间站立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
程志祥主任提醒,如果关节疼痛持续或加重,切不可自行盲目处理,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排查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以便尽早明确病因,接受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