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始于2014年9月。贾师傅像往常一样吃馒头,突然被噎得直咳嗽,咽下去后胸口像扎了根刺,疼得直咧嘴。他没当回事:“年纪大了,嗓子不利索正常。”可接下来一个月,吞咽疼痛越来越频繁,从馒头到面条都开始费劲,偶尔还吐白色黏液。
“忍忍就过去了。”贾师傅和家人都这么想。直到2015年10月,他连粥都喝不下去,体重掉了10斤,家人慌了神,赶紧拉他去医院。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食管占位”,医生皱眉:“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一家人连夜赶到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结果坐实了最坏的消息:食管鳞状细胞癌。
确诊后,贾师傅开始了痛苦的放化疗:29次放疗、3次化疗。副作用如影随形——口腔溃烂吃不下饭,吐不完的黏液糊在喉咙里,稍微动一动就腰酸气短,面色蜡黄得像张旧报纸。“最疼的时候,喉咙像塞了块烧红的炭,咽口水都得咬着牙。”他回忆。
唯一让他稍感安慰的,是省肿瘤医院开的10付中药。“喝着有点苦,但不难喝,想着能缓点劲。”可中药刚喝完,放化疗的折磨又卷土重来。2016年春节前,贾师傅瘦得脱了相,连女儿递来的苹果都咬不动,只能喝稀粥。
经老乡推荐,2016年2月29日,贾师傅拄着拐杖找到袁希福院长。“当时他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脖子上还挂着引流袋。”袁希福记得初诊时的场景。仔细查看病历、搭脉看舌苔后,袁希福开了对症的中药方。
服药第8天,贾师傅像换了个人:“病灶那地方的疼突然没了!能大口吃饭了,咽馒头不噎,喝稀粥也不吐黏液!”4月15日复诊时,他兴奋地说:“刚做完第四次化疗,可这回没以前那么遭罪,身上有劲了!”
可平静的日子没持续多久。2016年4月7日,贾师傅复查时彩超提示:右颈IV区有两个淋巴结肿大(0.45×0.47cm、1.15×0.36cm)。他没拿到报告,5月才看到,当时就慌了:“是不是转移了?”肿瘤科主任轻描淡写:“不大,不用管。”可他摸不着、看不见,心里像压了块石头,饭都吃不下。
希福中医的主管医生宽慰他:“放化疗时癌细胞可能已在转移,只是当时太小查不出来。现在西医没好办法,但中药能继续控制。”贾师傅听了,咬咬牙继续喝药。
慢慢的,他发现脸部浮肿消了,脖子上的淋巴结还是摸不到,能啃动玉米棒子,能帮老伴择菜洗碗,甚至能在小区里遛半小时弯。“以前走两步就喘,现在能追着孙子跑!”他笑着说。
此后的日子,贾师傅成了希福中医的“老顾客”:2018年身体稳定后,开始春秋两季巩固用药;2021年度过五年复发高发期,他在医生建议下慢慢停了中药。
停药的三年里,他的生活彻底回归正轨:早上和老伴去公园打太极,中午给女儿接送孙子,晚上炖锅红烧肉全家围桌吃。“现在检查指标都好,医生说‘恢复得跟健康人似的’。”
2023年12月25日,一位肠癌患者找袁希福院长复诊时,随口提了句:“听说贾师傅患癌8年了,现在身体还挺好?”袁希福笑着点头:“是啊,每天遛弯、做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