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疼!”
“哪里疼?啥样的疼?”
“啊?疼还不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每年10月的第三周是 “中国镇痛周”,借此机会,来正确认识疼痛。
出现什么样的疼痛需要就医?
疼痛是我们每个人都常遇到的问题。许多人认为疼痛难以避免,甚至误以为疼得难以忍受时才需处理。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与疼痛相对应的是镇痛,是指对各类疼痛的治疗。及时、专业地镇痛,不仅减轻痛苦,还能保护身体健康。
简单来说,出现剧烈疼痛、持续存在疼痛或影响日常生活的疼痛,都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如何跟医生描述自己的疼痛?
疼痛的感觉
尽量用具体词语描述疼痛的感觉:
钝痛/隐痛→闷痛、酸胀感、隐隐作痛
锐痛/刺痛→针扎样、刀割样、撕裂样痛
灼烧样痛→火辣辣、灼烧感
搏动性痛→随着心跳一跳一跳地痛
比如,你可以这样跟医生说:“就像有根筋被拉扯着那样疼” “像针扎一样疼。”
疼痛的程度
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分级:
0度:不痛。
Ⅰ度:轻度痛,间歇痛,可不用药。
Ⅱ度:中度痛,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
Ⅲ度:重度痛,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
Ⅳ度:严重痛,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变化。
或者,直接告诉医生:“疼痛已经影响到我的工作/睡眠/情绪。”
疼痛的位置
明确指出疼痛的具体位置,同时可以用手指精确指出最痛点和疼痛范围。
比如,可以这样跟医生说:“我右腹上方疼,有时还会牵连到右肩。”
疼痛的时间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了多久?
是持续性的疼还是间歇性的疼?每次持续多长时间?
一天中有没有特定时间加重或减轻?
比如,可以这样跟医生说:“一周前开始,白天没事,晚上睡觉时会一阵一阵疼。”
一句话让医生读懂你的“痛”
就诊前可简单记录疼痛发作时间、变化和相关活动,带好既往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如果不知从何说起,可参考以下模板:
“医生您好,我从[时间]开始感到[部位]疼痛,这种疼痛感觉像是[描述性质,如针扎、胀痛等]。当我[某个动作或活动]时会更严重,而[休息或某种姿势]时会好一些。之前我已经尝试过[自己采取的措施],效果[有/没有]缓解。同时我还有点担心[相关的担忧]。”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应当引起重视。
特别是慢性疼痛,拖延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让疼痛加剧。及早就诊、规范治疗才是正确应对之道。
来源 健康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