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搜狐医药 | 上海交大范先群院士团队发布抗甲状腺眼病临床研究成果,为国内首个上市靶向药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众号发文称,范先群院士团队发布了国产IGF-1R单抗治疗甲状腺眼病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药物治疗组效果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研究成功达成主要终点。该药物也于今年三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针对甲状腺眼病适应症的生物制剂靶向药。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牵头,联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全国20家单位,开展国内首个国产重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IBI311)在中国中重度活动性甲状腺眼病受试者中的III期临床试验(RESTORE-1)。

研究显示,接受IGF-1R单抗8次治疗后的患者眼球突出回退应答率达到85.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8%,该研究成功达成主要终点,证实了IGF-1R抗体在改善中国患者眼球突出和临床活动性评分等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安慰剂,且整体安全性良好。

在这一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撑下,今年3月,国产IGF-1R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针对甲状腺眼病适应症的生物制剂靶向药,为中国广大甲状腺眼病患者提供了有效、可及的对因治疗新选择。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权威眼科期刊《JAMA Ophthalmology》全文在线发表。

困境:甲状腺眼病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是一种累及眼部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伴发于Graves病,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眼眶疾病。TED常见的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眼睑退缩、视物重影、角膜溃疡等,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外观、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以来,TED的治疗手段有限,目前针对中重度活动性TED的一线治疗为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其他手段还包括眼眶放疗、免疫抑制剂等,然而这些方法都难以实现眼球突出的有效回退,同时可能存在较大副作用,亟需发现针对疾病核心机制的靶向药物。

TE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TED患者眼眶的成纤维细胞、B细胞、T细胞过表达,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使成纤维细胞活化与再分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和炎症因子,导致眼眶肌肉和脂肪组织异常增殖。2020年,国际首个IGF-1R单抗Teprotumum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首款TED的靶向药,其可通过阻断TED发病的核心信号枢纽、逆转眶内异常改变,改善患者突眼、复视、眼部充血水肿等症状和体征。然而,该药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且价格高昂,单个疗程费用超200万元,严重限制了国内患者的可及性。

突破:中国临床试验数据提供高级别循证证据

为解决中国TED患者的治疗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与国产创新药企业信达生物制药合作,开展了国内首个IGF-1R单抗(IBI311)的研究,在顺利完成早期临床开发后,正式启动了III期临床试验(RESTORE-1),旨在评估IBI311在中国中重度活动性TED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共纳入82例中重度活动期TED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IBI311组和安慰剂组,接受每三周一次的静脉输注,共8次。主要终点为第24周时眼球突出回退应答率,即研究眼眼球突出减少≥2 mm且不伴对侧眼突出增加≥2 mm的受试者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IBI311组眼球突出回退应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第24周时IBI311组和安慰剂组的眼球突出回退应答率分别为85.8%和3.8%,率差达81.9%(95% CI: 69.8, 93.9; P<0.0001)。关键次要终点中,第24周时研究眼的眼球回退总应答率、CAS为0或1的受试者比例和眼球突出度较基线改变,IBI311组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01)。

另外,超过60%的受试者实现复视应答(即复视评分改善≥ 1 级),受试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总体而言,RESTORE-1研究验证了IBI311治疗中重度活动期TED的有效性。此外,本研究中IBI311总体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主要是月经不调、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症、听觉系统异常等,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研究用药的整体影响较小。

研究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

价值:国产新药惠及广大中国患者

RESTORE-1研究作为中国首个IGF-1R单抗治疗TED的III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不仅推动了首个国产IGF-1R单抗药物上市,大幅降低治疗成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国内患者面临的药物可及性难题,同时填补了IGF-1R单抗在中国TED人群中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空白,系统证实抗IGF-1R治疗可为中国TED患者带来突眼改善、疾病活动度下降与生活质量提升的多重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同时,该研究也首次在RCT研究中提出眼眶核磁共振影像精准评估方法及指标,评估IGF-1R单抗对TED的疗效,相关结果将在后续进行报道。

目前,团队正在牵头开展多项针对TED的全国多中心I类新药临床试验,包括IGF-1R、TSHR、FcRn等多种靶点单抗,带领中国甲状腺眼病诊疗联盟(CCTED)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与规范临床诊疗。系列研究举措有望为TED患者带来更多靶向治疗选择,推动实现TED精准化诊疗。

该研究主要研究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范先群教授,周慧芳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张海扬医师、孙静主任医师和李寅炜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范先群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眼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任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视觉系统疾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主任,致力于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360余篇,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亚太眼科科学院首届创新者大奖、亚太眼科最高学术成就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

共同通讯作者

周慧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担任亚太眼整形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等。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指南/共识6部、专著9部;授权专利18项,实现成果转化6项;领衔全国多中心新药新技术临床研究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9项科技奖项;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荣获中国最美女医师、国之名医、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第一作者

张海扬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主要研究方向为眼眶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以第一/共一作者于JAMA Ophthalmol, J Neuroinflammation, 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29篇SCI收录论文,其中JCR Q1区2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专利4项,参与多项甲状腺眼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任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Visual Neuroscience期刊青年编委。曾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搜狐医药 | 上海交大范先群院士团队发布抗甲状腺眼病临床研究成果,为国内首个上市靶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