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提示我,昨晚房颤了三次,它到底准不准?”“智能手表预警后,我准备带母亲去医院就诊,她坚决不去,说这就是吓唬人的……”不少子女想通过智能手表,实时掌握父母的身体状况。
那么,智能手表的监测数据到底准不准?当它出现健康预警时,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智能手表可以监测啥
智能手表可监测的指标较多,与心脏相关的指标有以下几项:
心率智能手表可以监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心律分类智能手表会通过算法,判断您的心脏节律是否正常,比如窦性心律、房颤、房性或室性早搏、心动过缓等。
心率变异性这是连续两次心跳之间,时间间隔的微小波动。较高的心率变异性意味着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恢复力;较低的心率变异性通常意味着身体可能处于压力、疲劳或疾病状态。所以,很多智能手表会将这项指标写成“压力指数”“疲劳度”。
还有一些智能手表根据以上核心指标,衍生出高/低心率报警、房颤筛查、猝死风险评分等功能。
智能手表的工作原理
智能手表的光学传感器可发射光线穿透皮肤,检测血液容积的周期性变化,从而计算出结果。
简单来说,智能手表的光学传感器会24小时“闪烁”,观察、计算动脉“鼓包”的次数,这就是脉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都是心脏跳动产生的数据,但是脉率不完全等同于心率。
在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差不多是同步的,但遇到房颤、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时,脉率可能会“漏拍”。这是因为心室收缩得太快、太弱,以至于某次收缩泵出的血液量太少,无法形成有效的脉搏波传递到手腕,导致脉率和心率不完全相同。
那么,如何判断智能手表测量的是脉率还是心率呢?
1.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的智能手表,如果其接触皮肤的部分有红色或绿色的灯光在闪,检测出的结果是脉率。
2.部分智能手表有心电图功能,测量时会提示用户,用手接触智能手表大约30秒,隔一会儿才会出结果,这就是在测心率。
3.如果在智能手表的说明书里,没有标注其具有心电图功能,那检测的就是脉率。
如何用智能手表监测房颤
大家都非常关心,智能手表的监测结果是否准确。在这里我们先说答案:从心房颤动的监测来看,智能手表的监测结果与心电图的监测结果(诊断房颤的金标准)通常相差不大。
研究显示,智能手表在筛查心房颤动方面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数据如下:
智能手表自动诊断心房颤动的合并灵敏度为0.89(95%置信区间:0.80~0.94),可以理解为“比较准确”。
阳性似然比为18.15(95%置信区间:9.25~35.61),意味着当智能手表提示“阳性”时,用户存在房颤的可能性较大。
阴性似然比为0.11(95%置信区间:0.06~0.22),意味着当智能手表提示“阴性”时,用户没有房颤的可能性非常大。
诊断比值比为160.76(95%置信区间:56.32~458.89),这是一个综合了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越好,也就是说智能手表区分有无房颤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智能手表预警了怎么办
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表时,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当智能手表预警时,大家不要过于慌张,应结合当时的身体状况进行判断。
首先,当用户处于安静状态时,智能手表监测的数据相对稳定可信;当用户进行跑步、打羽毛球、跳绳等剧烈运动时,监测数据可能会有偏差。其次,年龄、肤色等都可能影响智能手表对数据的采集和判断。再次,佩戴得过松或过紧,都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最后,不同品牌、型号的智能手表,其传感器质量、算法成熟度、软件优化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
当然,大家也不能无视智能手表的预警!
许多房颤患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但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依然很高。在临床上,要捕捉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通常需要患者佩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甚至植入心脏循环记录仪。而智能手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无缝”监测,捕捉心脏的异常表现,患者在就诊时,可将异常的心电图直接展示给医生,为诊断提供参考。
所以,如果您偶尔被提示“心率问题”“疑似房颤”不用紧张,但如果短时间内多次被提醒,甚至还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忌自行诊断、擅自用药。
手表数据仅为参考
不少老年人会佩戴智能手表来医院就诊,医生在查看相关数据后,依然会让患者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不少患者表示不解: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已经提示异常,为什么还要再查呢?
其实,患者提供的截图、数据再多,医生也只能把它们视为参考。这并非医生不认可智能手表的数据,《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明确提出:各种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和植入式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无症状房颤和心房高频事件,需要由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或对心电图记录的节律进行确认。
另外,上文也提到,智能手表的数据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所以,医生无法将手表抓取的心电数据直接写进病历,一旦漏诊或误诊,后果很严重。
因此,即使患者出示了智能手表的监测结果,十二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也不能不做。
您会用智能手表吗
如今,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技术不断更新,很多功能的确可以帮我们监测身体状况。但是,智能手表再好用,也要用得对才行。
1.大家最好在早晨起床前或睡前,使用智能手表筛查房颤,减少运动带来的影响。
2.智能手表的表带应贴肤但不勒手。大家在进行心电图测量前,应擦汗、去静电,可用酒精棉轻轻擦拭智能手表的电极氧化层。
3.有的子女为了追求智能手表测量的精准度,每年都给父母更换新表。其实,大家不如定期带父母体检,以便准确掌握其身体状况。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曾锐
策划:郑颖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