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曾被认为是一种污秽的脏东西,有人说是排毒,有人说是废血。
于是有人月经量但凡少一点,就会忧心忡忡的。在网上还有各种让人月经量变多的方子、「养雌大法」。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现代科学的角度,它更接近于女性身体一次特殊的「流血」过程。如果我们把经血看成月经周期里的阶段性的「副作用」,或许很多困惑和焦虑都会迎刃而解。
为啥就头两天月经量多,后面就很少了
为啥月经里会有大血块?
洗个头月经怎么就没了?
好了,今天这篇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真正的月经。
经血真的不是越多越好
因为它真的只是流血
生活中我们被刀切到、摔倒擦伤时,皮肤出现伤口-血管破裂,流血-愈合。
我们也可以把经期流血的过程,想象成这样一个良性的「受伤」-流血-愈合的过程。
只是它是规律性、主动地发生在女性身体内部的子宫里,更准确地说,在子宫内膜。
在月经来临前,子宫内膜在雌孕激素作用下,慢慢变得厚且疏松,里面还有大量的螺旋小动脉也慢慢变长弯曲。
女性的子宫内膜的结构
图片来源:文献
月经前 24 小时,螺旋小动脉会逐渐加强血管痉挛性收缩,直到内膜功能层脱落,伴随着螺旋动脉破裂,月经就发生了。
血液带着子宫的内膜碎片顺着宫颈从身体里流了出来。所以从我们身体里流出来的经血就包括了:
动脉血为主+子宫内膜碎片
放大来看我们的子宫内膜变化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文献
就像皮肤会更新角质层出现脱皮/起皮一样,剥落的子宫内膜和伴随的血液,不是什么有毒物质,而是女性身体内部发生的一次自然更新。
从生理学上来讲,流血并不是目的,而是子宫内周期性变化的一个副产物。
简单理解:我们的子宫会周期性地开始搭建小房子,而月经来了,其实是把搭建好的小房子推倒拆除的结果,小房子里有很多连带的血管,就会随着拆除过程破裂出血。
厉害的是,我们的身体会有强大的止血、修复能力,它会比常见的伤口愈合快得多。
短短几天内,子宫这个器官要把上一个周期的清理干净,并完成愈合,为进入下一个周期做好准备。
看到这,或许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下大家担心的关于月经量多少的问题:
为啥就头两天月经量多,后面就很少了?
是子宫内膜剥落后,身体快速启动了止血、修复功能呀!
为啥年轻的时候月经量很多,年纪大了就变少了?
经血的多少取决于,内膜厚度、止血能力。青春期(我们想象中年轻的时候)往往因为排卵不规律,各项功能也还在发育中,会让内膜厚度的增长和止血能力没那么稳定;可能会有月经量忽多忽少,且更容易受到情绪、作息等影响。随着年龄增大,会逐渐趋于稳定。
月经变少正常吗?
正常月经出血看 4 点:频率、规律性、持续时间和出血量。可千万别搞错重点了,出血量单次月经周期通常在 20 到 80 毫升左右,月经周期内经血量不少于一片卫生巾,就说明咱各项激素和功能还在正常运作中,就不必太担心。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经血量有多少,也可以参考下图的计算方式:
月经出现大血块
别慌,可能是身体来不及处理而已
不过,如果把月经看成是「流血」,还是会有不少人有困惑:为什么这个血不会凝固呢?有时候又会有很大的血块出现呢?
这其实是子宫内膜「拆除」过程中,身体为了让子宫内膜和经血顺利排出,彻底「清扫」干净子宫,进化出两种很厉害的酶:纤溶酶和溶酶体酶!
这两种酶相互打配合,溶酶体酶负责分解子宫内膜,纤溶酶负责阻止血液凝固,让经血能更顺利地流出来。
不过,总是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出血量非常多,纤溶酶来不及完成所有工作,就可能形成凝血块。
月经期间如果久坐不动,经血积聚在宫腔下段或者阴道里面,也可能形成凝血块。
另外,如果子宫内膜太厚,内膜组织大块脱落,溶酶体酶来不及切割就排出来了,就可能会呈现裹着血的肉样组织。
别慌,大部分情况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频繁出现,就要警惕子宫内膜出现异常病变,例如内膜增生、内膜息肉或者内膜癌,也有可能在月经时排出肉样组织;可以把组织冲洗之后放在容器里面,尽快送到医院做个病理检查。
流血本身就是不适的过程
该休息就休息,也记得多补点铁
经常看到这样的讨论:月经期间能运动吗?月经期间能吃冰吗?月经期间能洗头吗?
其实说到底,月经期间持续的流血,身体一直处于黏糊糊、闷热的状态下,本身就会带来不适。
每隔几个小时换一次卫生巾,从坐到站一瞬间的血喷涌而出的那种感觉,即使没有任何其他不适就已经是一种困扰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再加上激素的波动带来的身体水肿,可能的情绪变化、偏头痛症状,子宫收缩及盆腔充血还会让不少人出现腰酸背痛,以及前列腺素分泌带来的痛经等等。
女性,在这几天,就该好好照顾自己!
从生理上来说,并没有绝对不能做的事,但只要它给你带来不舒服的感受,我们就可以选择不做。休息休息,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另外,月经是一个周期性发生的流血过程,月经失血是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月经量特别大的女性,每个月经周期平均流失的铁比失血正常的女性多 5 到 6 倍。
铁,才是女性真正要考虑多补的好东西。
女性比男性对铁的需求量大得多的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出 18~49 岁女性铁的推荐摄入量为 20 毫克/天(男性为 12 毫克/天)。
红枣、红糖的铁含量有限,而且含糖量高,不如每天吃点瘦肉,定期搭配一份动物肝脏或鸭血,补铁才能真正「补血」!
补铁优选动物性食物,吸收更好,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猪肝、鸭血;植物性食物比如菠菜、红豆等虽然含铁量高但吸收率较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月经期,就该好好照顾自己!
月经总是不准时?
非经期异常出血是怎么回事?
月经问题,试试线上问医生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