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节后拖延找上门?教你三招赶跑它!

假期最后一晚熬夜赶完的剧,成了节后起床的噩梦。闹钟响了3遍还想赖床,好不容易到了公司,盯着电脑里的工作,却忍不住刷起了假期照片。明明知道任务要截止,却总找借口先喝杯咖啡再开始……

双节假期结束后,不少人都陷入过这样的节后拖延循环。身体坐在工位上,心思还停留在不用赶时间的假期里,面对任务时的畏难感、作息紊乱后的疲惫感,让拖延成了默认选择。更让人焦虑的是,越拖延越容易自我否定。

其实,节后拖延不全是“懒”,可能是身体和心理还没完成模式切换。今天,就由北京安定医院主治医师曹可欣,从心理学角度拆解节后拖延的深层原因,教你用简单方法快速调整状态,别让假期惯性变成长期负担!

节后拖延的背后藏着哪些被忽视的原因?

节后拖延的背后,除了大众认为的没玩够,还有一些深层的心理与生理机制:

1.心理机制

(1)快乐的戒断反应:节后感到失落和提不起劲,很可能是因为假期恰好满足了我们日常匮乏的心理需求——比如温暖的人际联结,以及暂时放下自我苛责、安心享受生活的机会。从心理学角度看,假期结束意味着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正式落幕,潜意识里会产生一种微妙的丧失感。此时的拖延,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声的抵抗——我们试图通过不开始工作,在心理上延长那份已经逝去的自由。

(2)完美主义:假期结束,当需要重新投入工作,尤其是面对假期堆积的复杂任务时,完美主义倾向往往会趁虚而入,有人会认为“既然没法做到完美,不如就不要开始”,这一不切实际的目标阻碍了最初的、微小的行动。

2.生理机制

(1)生物钟乱套:假期中,“报复性熬夜”等行为很容易打乱我们体内精密的生物钟(昼夜节律)。这个内在时钟管理着我们的睡眠-觉醒周期。节后强行回归早睡早起的规律模式,身体就像跨越了时区却来不及倒时差一样,出现一系列不适:白天昏昏欲睡、精神不振,到了晚上反而精神焕发、难以入眠。

(2)压力系统坐过山车:我们体内掌管压力反应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在假期与工作期经历着“冰火两重天”。愉快的假期中,HPA轴活动被抑制,压力激素皮质醇维持在低位,让人感到放松。一旦回归高压工作,HPA轴会被急剧激活,从“休眠”状态瞬间切换至“战斗或逃跑”的应急状态,导致人陷入莫名的紧张、焦虑和警觉中。适度的皮质醇能帮助我们应对挑战,但长期过高则会直接损害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引发决策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从而催生拖延。

节后拖延是否需要警惕?

很多人节后都会不想动,但哪些表现属于正常适应,哪些可能是异常拖延?

准确区分的关键在于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功能性损害。

节后拖延是身心在假期与工作模式切换中的正常“再适应”过程。环境与状态的突变必然引发心理波动,因此出现短暂的效率低下和拖延,实属普遍现象,我们应抱以理解,而非苛责。通常情况下,这种状态在短期内(2周以内)可通过自我调节恢复,且不影响完成基本任务。

而需要警惕的异常拖延,则是一种持续超过2周,伴随强烈自我否定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社会职业功能明显受损的适应不良状态,其本质已从普通压力反应转向潜在的病理性问题,如适应性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的早期表现,此时应到医院精神科寻求专业评估和帮助。

节后拖延不用怕!教你三招科学应对!

针对节后拖延,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快速帮助你调整状态:

1.暂停与觉察

当焦虑与拖延感浮现时,允许自己暂停一小会儿,尝试进行简短的“五感着陆”练习:深呼吸,随后依次在心中默念你所看到的3样物品、能触摸到的3种感觉,以及能清晰听到的3种声音。这个过程通常只需一分钟,即可有效将注意力从纷乱思绪中抽离,锚定于当下,为后续的理性行动营造平静的心理空间。

2.即时启动

在情绪平复后,关键在于打破“静止”状态。此时请告诉自己:立即开始,但只投入几分钟。例如,直接打开文档写下几个关键词,或快速回复一封简易邮件。此策略旨在通过“立即行动+超短时限”的方式,绕过内心的抗拒机制,将启动负担降至最低。核心原则是不求完美,只需开始。行动本身所带来的惯性,将自然引领你持续推进。

3.番茄工作法

成功启动后,可运用番茄工作法来维持专注。设定一个25分钟的倒计时“番茄钟”,在此期间全心投入单一任务,时间到后务必休息5分钟,再进入下一轮循环。该方法将庞大模糊的任务进行分解,降低了执行的心理压力。而在完成多个“番茄钟”后,所积累的阶段性成就感,将转化为推动你持续前进的内在动力。

节后拖延的焦虑情绪,该如何正确面对?

不少人节后拖延时,常伴随焦虑、自我否定,如何避免陷入越拖延越焦虑、越焦虑越拖延的恶性循环?

1.接纳情绪

当焦虑或自我否定浮现时,请试着为它命名,例如:“我现在感到焦虑,我在责怪自己”。无需急于推开它,而是允许它存在,与它共处。请相信,这是节后非常普遍的感受,你并不孤单。

2.自我照料

有意识地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确保每日获得充足的睡眠与营养,同时适度运动。

3.正向自我对话

在陷入自我否定前,有意识地用建设性语言替代消极念头。例如,将“我做不完”转化为“我可以先从小步骤开始”,用温和的自我鼓励替代苛责。

4.捕捉微小喜悦瞬间

有意识地记录并回味日常中的积极片段,例如完成待办清单上的一项任务,瞥见窗外飞过的鸟,或是收到同事分享的家乡特产。此外,也可以有意识地将假期中让你感到愉快的元素延续至工作日。例如播放假期中喜欢的音乐列表,在办公桌摆放旅行带回的小物件,休息时给共度假期的亲友发个信息。

如果你正被节后拖延困扰,请记住:节后调整需要时间,别因为没立刻进入状态就责怪自己,允许自己每天只进步一小步。若伴随严重的焦虑、自我否定,别硬扛,可以前往心理咨询门诊寻求专业帮助。

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从一件小事开始,一步步找回高效又平稳的生活。你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力量摆脱拖延!

来源:北京安定医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节后拖延找上门?教你三招赶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