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播客节目由豆包 AI 根据本文内容智能生成
文章开头先立一个Flag:
5年之内,我要发现并命名一个新物种。
这几天带队在西藏科考旅行,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充分感受了物种多样性与独特性,也和伙伴们一起亲身抵达并测量了亚洲最高的一棵藏南巨柏,102米高。
图片为科研人员2023年发现并测量亚洲树王时拍摄,此处用于示意
如果想要发现 (发表)新物种,这个区域是非常有希望的。
确定了目标和大致区域后,剩下就是可行性与成本的问题了。这几天我在脑子里做了分析,这才立下Flag,大概率是能够完成的。
关于可行性的分析
我本身是生物工程科班出身,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学习后,是能够基本胜任自然科考工作的。实际上,单纯作为自然爱好者想要发现新物种的话,对学科背景与学历水平要求是不算高的,学习研究习惯比较好的中学生在专家指导下就能基本胜任。
这是我在目标区域发现的有意思的生物,但不是新物种哈。
为了提高成功率,我还会加上两道保险。
第一是邀请植物学家或博物学者同行,指导新物种发现科考工作,当然,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也一定要请。
第二是确保科考环境的安全性与难度在可控范围内,避免科考过程中出现重大意外。这趟在西藏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地方,安全系数很高,也能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保障。
剩下的,就是付出时间和努力去达成新物种发现的目标了。
关于达成目标的预算分析
要达成发现新物种的目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融入到一个规范的自然科考项目中,这就需要适当赞助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好在这个费用不会高到离谱,十几二十万足够科研小团队做很多事情了。
其他支出包括户外装备、初级科研设备、在目标区域生活半个月左右的差旅开支、安全支持保障、基因测序等费用,几万块左右就够了。
如果有几个人来一起达成这个目标,人均费用可以降到10万元以内。我个人认为,相对于发现命名一个新物种的成就来说,这个成本是相当划算的,并且我也承担得起。
所以,就欣然纳入下一个五年计划了。
当然,不会真的等5年那么久才去付诸实施,明年我就会行动起来开展第一期发现新物种科考活动了。只是发现新物种这种事,除了科学规划和努力,还是需要一些运气,不一定头一回就能成。不行就第二次第三次,总归是能实现的!
而且说起来我运气还是不错的,有图为证:
南迦巴瓦日照金山,项栋梁摄于2025年10月7日
有兴趣且有经济实力加入发现新物种科考的读者,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都欢迎私信详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