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赋能与推力,多对孩子提要求,但不要总是挑刺

8天国庆长假终于过去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提学习母慈子孝,提起学习鸡飞狗跳,每天都在循环模式里上演。

不知道别人家孩子怎么样,反正我家孩子是没写完作业,老母亲尽力督促却还是无能为力。

有点悲戚,也有点管不了就算了的无所谓。

前几天写了面对管不了的孩子,不要去管,家长也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最终要由父母来兜底,是一条船上的,所以太难做到彻底放手不管;

怎么可能放下,做不到了;

学了很多怎么教育孩子的课程,懂了很多道理,还是管不好孩子,还是在孩子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时候,会伤心,会难过,会失望到无以复加。一直徘徊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无法突破;

刚才还和娃说我以前一心想让他好,给他规划,逼他做很多他内心不想做的事,结果孩子学习内驱力小了,亲子关系也毁了。经过狠心不管,现在关系好了,学习的事情靠他自己,需要帮助我才出手,不求不帮,至于孩子的成绩和前途全看他自己的命运了。

很多次告诉自己要放手,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往后也会渐行渐远的离别,可总是出于本能的母爱放不下来。

放手道理也懂,话是这么说,但试错成本太高。

看着家长们的留言,我特别理解,也特别有感触,也非常能共情和感同身受。

家长们的这些想法,也都是我曾经和现在以及正在经历的感触。

天下父母为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唯恐不够,只想孩子能好。

可是,那些操碎的心,那些推着孩子往前走的力,有时候根本使不上劲,会出现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家长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孩子,同理家长也没办法让一个不想写作业的孩子,能安静坐下来沉下心学习。

这些都是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作为一个学习心理学育儿8年的妈妈,两年多正念日常践行者。

原本认为自己修炼得已经足够稳定,可是面临孩子说到做不到,将学习任务打折时,也会忍不住想要催促一两句。

也会表现出失望和信任的崩塌,也会表现在脸上并没有那么开心。

即便是忍了又忍了,克制又克制,还是会在内心气愤和嫌弃孩子做得太多,对学习打折太多。

从内心来看,觉得一个高三的孩子不该这样懒散,不该这么挥霍时间,也不该这么懒惰,计划内的任务只是计划,很难落地。

真的会感到失望,看着孩子每天都说好好学习,可是每天都放自己鸽子。

内心是无比焦灼和心灰意冷的,想做的事和实际行动差异好大,学习动力每况愈下,只有好好学习的愿望,却缺乏日常的学习行动力。

我的内心戏是:

马上要月考,怎么就不上心和着急呢?总是说要做,但又只打雷不下雨。气愤,着急和失望,但又克制着不去批评。

因为知道批评也没用,但家长也不是神仙,明明内心不高兴,也没这个能力还对孩子眉开眼笑,反正我是做不好这个表情管理。

既然一个空间呆得很煎熬,那就忙碌点自己的事情,跟孩子保持空间上的隔离。

但即便这样,看着孩子不努力的样子,还是很焦灼,会时不时提醒一下学习,然后引起孩子的反驳:

你怎么这么焦虑!不学习怎么了?不学习就要看你甩出的一张臭脸吗?满脸嫌弃,好像跟仇人一样。

孩子的反应,也让我觉察自己,是不是非语言的表情与动作,让孩子很不舒服。

即便我没有说太多,但我对他的不信任,以及内心的不满,都被孩子觉察到了。

即便我尽量避开与孩子的接触,但提醒学习时还是怒气冲冲的,这是变相的挑剔与要求。

赋能与推力的实现,肯定不是挑剔和指责以及评判。

但是在情绪糟糕和焦虑以及对孩子不满时,很难去温和,平静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

我特别能理解家长深陷对孩子不满时,根本无法践行正向反馈,因为家长自己情绪也被席卷了。

家长当然可以对孩子提要求,但要非暴力沟通,比如:

已经过去7天了,我看你作业还有某套卷子,我觉得你可以今天再写一写。

而更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是这样的:

都快开学了,你看你才写了多少作业?作为一个高三孩子,这样做太过分了。

一个是赋能与推力的建议,一个是挑剔指责和评判。

这跟家长沟通时的情绪管理以及内心是否焦虑有关,赋能与推力是提醒不强迫,是提要求和引导。

挑剔,指责和评判的方式,无一例外会翻车,甚至会被孩子甩锅。

假期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是真心不容易得,啥都不说了,隔空抱抱互相取暖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赋能与推力,多对孩子提要求,但不要总是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