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露
洁
秋
空
遥
山
纷
在
瞩
寒
露
节
气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且带有明显的寒凉之气,因此养生核心在于:防寒润燥,滋阴补肺,健脾和胃。
一、核心原则
(一)滋阴润燥为首要
寒露“燥”邪很重,容易伤害肺部和呼吸道(肺喜润恶燥),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燥、便秘等。饮食上应多吃滋润之品。
(二)适当温补防寒凉
寒露后,寒气渐生,不能再像初秋那样过于贪凉。应适当摄入温性食物,保护脾胃阳气,为冬季做好准备。
(三)健脾益胃是基础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秋季宜食酸味以收敛肺气,但酸过多会伤脾,故需同时吃些甘味食物来健脾,如山药、大枣、小米等。
(四)少辛增酸
少辛: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发散之物的摄入,以免过度发散津液,加重秋燥。
增酸:适量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石榴、柚子等,有助收敛肺气,生津止渴。
二、推荐食材
(一)蔬菜类
根茎类:山药(健脾、补肺、益肾)、莲藕(清热生津、健脾开胃)、土豆、红薯。
菌菇类:银耳(滋阴润肺的平民燕窝)、木耳、香菇(增强免疫力)。
绿叶类:白菜、萝卜(生吃清热生津,熟吃化痰下气)、芹菜。
(二)水果类
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首选。可生吃,但脾胃虚寒者建议蒸熟或煮水喝。
葡萄: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但胃酸过多者不宜多食。
柿子: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但不宜空腹食用,且不宜与螃蟹同食。
柑橘:富含维C,但性温,多食易上火,需适量。
(三)谷物及坚果类
谷物:芝麻(黑芝麻尤佳,可润燥滑肠、乌发)、糯米、小米、粳米。
坚果:花生(润肺和胃)、核桃(温肺补肾)、栗子(补肾强筋、健脾养胃)。
(四)肉类及水产类
鸭肉:性凉,是秋季润燥的优质肉类。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
牛肉、羊肉:可适当食用以温补气血,但量不宜大,以免燥热上火,最好搭配萝卜等凉性蔬菜。
三、养生食谱推荐
(一)汤羹粥类(滋润脾胃)
1.雪梨银耳羹功效:经典的滋阴润肺甜品。对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皮肤干燥效果极佳。
2.山药薏米粥功效:健脾祛湿、补肺益气。适合脾胃虚弱、易疲劳者。
3.莲藕排骨汤功效:滋阴健脾、补益气血。汤品醇厚,温暖身心。
(二)家常菜肴
1.芝麻菠菜功效:润肠通便,滋补肝肾。
2.栗子烧鸡功效:温中益气、补肾强筋。是寒露时节的应季滋补菜。
四、饮食禁忌
忌过度生冷:西瓜、冷饮等寒凉之物应大幅减少,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
忌辛辣爆炒:烧烤、油炸、麻辣火锅等食物会加重体内燥热,消耗津液,应尽量避免。
忌盲目进补:不宜过早、过量食用大温大热的补品,如人参、鹿茸等,易引发“上火”。应以平补、清补为主。
五、养生小贴士(结合饮食)
足部保暖: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后一定要穿袜子,睡前可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情绪调养:秋日易生悲愁之情。多晒太阳,听轻松音乐,保持乐观心态。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津液。
总结而言,寒露养生的饮食精髓在于“润”与“温”的平衡。 选择当季的滋润食材,用温和的烹调方式(如炖、煮、蒸),让身体在干燥寒冷的季节里得到最妥帖的滋养。
撰稿: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