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诺盖部落的终结可能是指:北高加索的移徙和定居

诺盖人的历史变迁与北高加索格局演变 诺盖人如今生活在达吉斯坦、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车臣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等地。这个民族的复兴运动领袖们认为,缺乏统一的行政区域是制约其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现状使得研究诺盖民族边界变迁成为高加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民族分化的历史根源

诺盖部落的分化早在俄罗斯势力进入北高加索之前就已开始。17世纪时,曾经活跃在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诺盖部落联盟逐渐解体,其成员融入了欧洲和中亚的各个民族。到18世纪,诺盖人已分裂为三个主要群体:里海(卡拉诺盖)、库班以及大部落。 俄罗斯扩张与民族格局重塑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随着俄罗斯在与克里米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诺盖人的现代民族版图开始形成。当时,日渐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已无力保护其附庸克里米亚汗国,使其难以抵挡俄罗斯的南进扩张。

克里米亚汗国境内的大部落进一步分化为叶迪桑、詹比鲁克等多个分支,其活动范围从西高加索草原一直延伸到多瑙河流域。这些部落形成了诺盖人的独特分支。与此同时,库班诺盖人——小部落的后裔,占据了汗国东部边境,成为刻赤海峡至卡巴尔达地区鞑靼军队的核心力量。

军事对峙与领土争夺

18世纪中叶,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边界从顿河口延伸至基兹利亚尔要塞。这个要塞不仅是军事前哨,更发展成为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中心。1722年,诺盖人在彼得大帝的波斯战役中首次臣服于俄罗斯。

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后,卡巴尔达地区并入俄罗斯版图。1770年库马河战役后,俄罗斯将皮亚季戈里地区划归卡巴尔德管辖,并有意通过移民政策模糊当地民族界限。这一策略也影响到索尔塔诺利亚人——曾经强大的小部落分支,他们在1736-1739年战争期间就已归顺俄罗斯。

移民潮与生存危机 18世纪40年代,约6万户诺盖人逃往库班,为防止更多逃亡,俄罗斯将部分人口迁往阿斯特拉罕和奥伦堡。1769年,又有大批逃亡者被俄罗斯军队围困在卡拉恰伊山区,最终被迫屈服。

1771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实施大规模移民计划,将8万诺盖人安置在顿河沿岸,承诺建立自治区域。这一举措既为俄罗斯提供了对抗克里米亚的战略支点,也加速了克里米亚汗国的衰落。1774年《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签订后,俄罗斯边界进一步南扩。

然而诺盖人的处境并未改善。1779-1780年间,干旱、饥荒和瘟疫接连爆发,牲畜大量死亡,而顿河哥萨克人又占据了他们的传统牧场。1783年克里米亚汗国灭亡后,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沿库班河划分势力范围,导致诺盖部落进一步分裂。 民族命运的最终走向 苏沃洛夫将军在1783年强行要求库班诺盖人宣誓效忠,但得知将被迁往乌拉尔后,大批诺盖人逃往奥斯曼帝国。最终,除了部分留在高加索和迁往乌拉尔的群体外,多数诺盖人随鞑靼人移居奥斯曼领土。 1785年,俄罗斯设立高加索总督区,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控。虽然当局试图规范诺盖人的跨境活动,但两个帝国都将游牧民族视为战略棋子。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期间,更多诺盖人选择归顺俄罗斯,到1790年,库班统治者主动寻求俄罗斯保护,标志着奥斯曼在该地区影响力的终结。

这段历史见证了诺盖人从强大部落联盟到四散分离的转变过程,也反映了18世纪北高加索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俄罗斯的步步进逼与奥斯曼的节节败退,共同塑造了这一地区新的民族与政治格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诺盖部落的终结可能是指:北高加索的移徙和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