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用生命温暖生命的旅程。在奉贤的校园里,有200多名20年以上班主任,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以爱为笔,以智慧为墨,在孩子们的心田描绘真善美的底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成长的守护者、灵魂的摆渡人。让我们走近其中5位班主任,聆听他们那些关于等待、唤醒与成长的温暖故事。
姚宝芳 担任班主任36年
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
教育理念:育人先育心,以真诚与智慧走进学生心灵,坚持家校共育。
姚宝芳老师三十六年的教育生涯,充满了用爱心与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的案例。学生小袁因父母离异、内心孤独而屡次在周一逃学。姚老师一次次将他从躲藏的角落找回学校,但意识到简单的接送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她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温暖的决定:邀请小袁周日晚上住到自己家里。在家人的支持下,姚老师让出儿子的房间,每晚陪小袁写作业、聊天,给予他缺失的家庭温暖和安全感。一个半月的特殊“接送”与陪伴,逐渐融化了小袁心中的坚冰,他主动承诺不再逃课,并像换了一个人,学习变得认真,性格也开朗起来。多年后,已成为人民警察的小袁在给姚老师的信中写道,是老师用爱与耐心将他从迷茫中拉出,是他人生中的一盏明灯。姚老师用一场跨越心灵的“接送”,诠释了“教育的温度”和“师者的担当”,证明了唯有先育心,方能真正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玲 担任班主任31年
奉贤区古华小学
教育理念:每天让学生进步一点点!
高玲老师通过一例成功的家校协作,生动诠释了如何帮助学生“破茧成蝶”。学生小何表面安静乖巧,却开始以“肚子疼”为借口连续请假。高老师起初基于信任批准请假,并通过微信保持学业跟进,但这反而为小何的逃学行为提供了掩护。直到某日发现小何已被送到校门口却未入校的异常情况后,高老师迅速通过监控查证,与家长合力在家中找到正沉迷电子设备的小何。高老师没有止步于揭穿谎言,而是与家长深度复盘,精准剖析了行为背后的根源:孩子爱玩的天性、家长监管的缺位、亲子沟通的不足以及家校信息的不对称。随后,她与家长紧密配合,通过每日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加强对小何的关心与引导,另一方面指导家长掌握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和行为管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何行为发生显著转变,不再逃学,学习态度变得积极,性格也日益开朗自信。高老师深刻认识到,“问题行为”背后是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家校合作的意义,正在于搭建一个“犯错可改、成长可塑”的支持体系。
何春梅 担任班主任28年
奉贤区新寺学校
教育理念:所有教育行为的基础都是爱与信任。
何春梅老师坚信,教育的契机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里。开学第一天,她就注意到一个比其他孩子瘦小许多的女孩。午餐时,女孩只吃白饭和青菜,对鸡腿毫无兴趣,理由是吃了“会吐”。家长起初的态度是“别管她”。但何老师看着孩子单薄的身体,无法置之不理。她灵机一动,将教师餐里的鸡蛋炖肉端到孩子面前,用“奖励一份老师做的特别炖蛋”的方式,巧妙地让孩子尝到了肉味。看到孩子接受后,她耐心地将鸡腿撕成细丝,拌在饭里,一口一口地鼓励和喂食,孩子最终吃下了大半只鸡腿。这次成功的尝试后,何老师再次与家长沟通,母亲在电话那头哽咽,承认自己过去方式粗暴,并表示会耐心配合。何老师用藏在鸡蛋炖肉里的爱与智慧,不仅解决了一个孩子的营养问题,更重建了家校之间信任的桥梁。她深刻体会到,当你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用科学的方法和智慧的爱去引导,家长是能感受到的,而这种以爱孕育的信任,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催化剂。
杨芳 担任班主任21年
奉贤区钱桥学校
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关系。
杨芳老师扎根农村教育一线二十余载,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她坚决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并致力于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潜能。她深知农村孩子面临的现实挑战,积极开展“贤”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杨老师的关爱具体而微,她曾定期带领班内同学去探望因肾病长期休学在家的学生,用集体的温暖驱散病榻的孤寂。更令人动容的是,面对品学兼优但因父母“重男轻女”思想而面临辍学命运的张同学,杨老师没有放弃,她多次上门家访,结合自身相似的成长经历与家长推心置腹地沟通,最终成功说服父母支持孩子继续求学。这位学生后来顺利考入高中、步入大学,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杨芳老师用她的坚守与真诚,守护着农村孩子的梦想,也享受着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带来的特有满足和幸福。
倪琳 担任班主任20余年
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
教育理念:以身立德,用爱育人。
倪琳老师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是一场“以爱为壤,静待花开”的温柔守望。她曾遇到学生小栋,一个在课堂上沉默或扰乱纪律的“矛盾”孩子。常规的批评和罚抄班规收效甚微,直到与家长深入沟通后,倪老师才得知小栋患有发育迟缓、多动症和书写障碍。她立刻转变策略,放下惩罚,给予包容与理解。她明确告知小栋无需抄写班规,但需认识错误,并通过每周固定谈心,从他感兴趣的爱好、电影入手,逐步建立信任。倪老师发现小栋动手能力极强,便鼓励他选修竹编课。果然,小栋的天赋在非遗竹编文化展示中大放异彩,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倪老师特意在班会上表扬他,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集体认同感。了解到小栋对飞机的热爱后,倪老师甚至利用周末时间带他参观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让他亲身感受大学氛围,激发学习动力。小栋最终顺利毕业,选择了心仪的职业方向。倪老师用行动证明,尊重差异、发现闪光点,并以爱陪伴,方能静候每一朵花的绽放。
这5位班主任的故事,共同彰显了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基于深刻洞察的爱、不离不弃的责任与润物无声的智慧。她们是学生成长路上坚定的点灯人,用自己的专业与情怀,照亮了无数生命的航程。向所有以心育心、以爱燃灯的班主任们致敬!
组稿:局党群宣传科
编审:孙盛夏
核发:戴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