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低血糖不是小毛病,严重可能昏迷、抽搐! 别等眼前发黑才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正埋头赶方案,突然眼前一黑,手抖得连咖啡杯都端不稳;或者运动完大汗淋漓,心跳快得像要跳出胸腔,冷汗直冒?你以为是“太累”“没睡好”,但其实,身体在疯狂给你发求救信号——低血糖正在悄悄“断电”!

别慌!这不是糖尿病人的专利,健康人也可能中招。更可怕的是,90%的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正被低血糖“偷袭”。

低血糖?不是糖尿病人的“专属病”!

先别被名字吓到——低血糖,就是血液里的糖分(葡萄糖)太低了。正常血糖应该在3.9~6.1 mmol/L之间,一旦掉到3.9以下,身体就像手机没电一样“卡顿”了。

很多人以为“只有糖尿病人才会低血糖”,但真相是:健康人、孕妇、运动员,甚至熬夜追剧的你,都可能中招!为啥?因为血糖不是“固定值”,它随时被饮食、运动、压力“操控”。比如:

1. 早上跳过早餐,血糖直接“坐滑梯”;

2. 健身时没补糖,糖分被“榨干”;

3. 酒精、压力大,肝脏释放糖分的能力被“锁死”。

低血糖不是“小毛病”,严重时可能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别等“眼前发黑”才后悔。

身体的求救信号:低血糖的典型症状

低血糖的症状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自主神经症状(身体自动发出的警报):

1. 心慌、手抖、出冷汗

2. 焦虑、易怒、莫名紧张

3. 饥饿感明显、口中麻木

神经缺糖症状(大脑能量不足的表现):

1. 头晕、视力模糊、行走不稳

2.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

3. 疲劳乏力、嗜睡

4. 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

有趣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有明显的低血糖症状。有些人,特别是长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展成"无感知性低血糖",这意味着他们的血糖已经很低,身体却不发出警告信号,这种情况更加危险。

紧急应对指南:低血糖发作时该怎么办?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低血糖症状,请记住"15-15规则":

第一步:立即检测血糖(如果条件允许)

确认是否为低血糖,同时了解低血糖的严重程度。

第二步:补充15克快速升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

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约150毫升)

3-4块方糖或水果糖

1汤匙蜂蜜或玉米糖浆

3-5块饼干

注意:不建议使用巧克力或冰淇淋来纠正低血糖,因为其中的脂肪会延缓糖分吸收。

第三步:等待15分钟,然后再次检测血糖。

第四步:如果血糖仍然偏低,重复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再等待15分钟。

第五步:一旦血糖恢复正常,如果离下一餐还有1小时以上,建议补充一份长效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一小碗米饭或几块苏打饼干,以维持血糖稳定。

特别提醒: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无法吞咽,切勿强行喂食,应立即送医救治。有一种叫"胰高血糖素"的急救药物,适用于严重低血糖情况,患者家属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学习使用。

这些人群,正在被低血糖悄悄盯上

1. 糖尿病患者:甜蜜的负担

对于"糖友"们来说,低血糖是降糖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据统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至少发生一次严重低血糖的比例高达30%。

2. 节食减肥族:美丽背后的代价

"过午不食""水果代餐"等极端饮食方式,正在制造大量低血糖患者。当身体长期处于"饥饿模式",不仅会降低基础代谢率,更可能引发报复性暴食。

营养师建议:成年女性每日摄入热量不应低于1200千卡,男性不低于1500千卡,且要保证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

3. 熬夜党:透支生命的代价

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的年轻人,可能正在经历"夜间低血糖"。肝脏在睡眠中会持续释放葡萄糖维持血糖,但长期熬夜会打乱这个精密的调节系统。

生理机制:睡眠不足会降低胰高血糖素(升糖激素)的敏感性,同时增加皮质醇(压力激素)分泌,形成"越熬越饿,越饿越胖"的恶性循环。

4. 酗酒者:酒精的甜蜜陷阱

空腹饮酒会导致肝脏"忙于"代谢酒精而暂停糖原释放,引发"酒精性低血糖"。这种低血糖常发生在饮酒后3-4小时,表现为情绪亢奋、言语不清,容易被误认为是"喝高了"。

急救提示:对醉酒者除了解酒,更要监测血糖,必要时补充葡萄糖。

防患于未然:低血糖的预防策略

预防远胜于治疗,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远离低血糖的困扰:

1. 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不要跳过任何一餐

碳水化合物摄入要适中,不宜完全杜绝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延缓糖分吸收

2. 合理的食物选择:

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作为主食,如全麦面包、燕麦、糙米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大量蔬菜、豆类

避免单一摄入高糖食物,特别是空腹时

3. 科学的运动计划:

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可适量加餐

长时间运动期间应补充能量

根据运动量调整药物和饮食

4. 良好的生活习惯:

限制酒精摄入,切勿空腹饮酒

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压力

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有糖尿病或低血糖史的人群

5. 糖尿病患者特别提示: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自行调整剂量

学习识别个人低血糖的独特症状

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快速升糖食品

教育家人、朋友和同事如何识别和帮助处理低血糖

低血糖就像身体里的警报系统,提醒我们能量供应出现了问题。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健康问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学会识别低血糖的信号,掌握正确的应对和预防方法,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素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低血糖不是小毛病,严重可能昏迷、抽搐! 别等眼前发黑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