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乒联在新加坡举办了T2亚太乒乓联赛,江嘉良在联赛中曾公开表示,孙颖莎将来能够扛起中国乒乓女队的大旗。当时的孙颖莎才16岁,既没有世界排名,也从未参加过国际比赛,甚至连国乒主力的名单里都没有她的名字。
尽管当时国乒有经验丰富的武杨,江嘉良却果断破格提拔了这个没有背景、成绩也不突出的新人站上国际赛场,并且把自己的声誉押在了孙颖莎身上。他看中的,正是孙颖莎身上那种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特质。
T2亚太乒乓联赛的比赛规则与以往不同,采用了自由组队的方式,老将和新人搭档,比赛节奏紧凑,规则也更具创新性。在这场比赛中,国乒女队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在日本女乒的强势崛起下。早田希娜和伊藤美诚在国际赛场上频频击败中国选手,气势如虹。教练组本来打算派削球高手武杨对阵早田希娜,这样能够以稳重的打法应对对方,但比赛临近时,江嘉良却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选派孙颖莎上场。尽管她没有任何国际比赛经验,在国家队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队员,但江嘉良却决定冒险一搏,相信这个新人的潜力能够给他带来惊喜。
当时的孙颖莎虽然在队内比赛中曾战胜过武杨,但她对于国际赛场完全是新手。江嘉良作为一位曾经的世界冠军,在乒乓球界的地位和眼光不言而喻。他在观察了孙颖莎很久后,认为她的打法和潜力能够在这场比赛中大放异彩。
江嘉良特别为孙颖莎设计了一个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重点培养她的发球、接球以及快攻的能力,尤其是正手攻击的力量和场上的灵活性。他还安排孙颖莎与不同风格的选手进行对抗,帮助她适应各种变化莫测的比赛局面。
比赛当天,孙颖莎的对手是当时状态正佳的早田希娜。与身高优势明显、经验丰富的早田希娜相比,孙颖莎身材较小,比赛经验相对匮乏,站在赛场上几乎不显眼。第一局,早田希娜并没有把孙颖莎放在眼里,但孙颖莎却打得又快又准,意外地拿下了首局。第二局,早田希娜调整状态,开始猛烈攻击,孙颖莎由于缺乏经验,连续出现失误,比分一度被拉开。观众们开始认为,孙颖莎的好表现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后续恐怕难以应对。
然而,局势在第三局发生了反转。江嘉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给了孙颖莎一个坚定的眼神。那一刻,孙颖莎冷静了下来,不再急于进攻,而是开始研究对手的弱点,逐步缩小差距。到了第四局,孙颖莎彻底爆发,开始牢牢控制比赛,最终以大比分获胜。
比赛结束后,江嘉良并没有趁机吹嘘自己的眼光有多精准。他一贯低调,从不抢风头。每次孙颖莎训练结束后,江嘉良都会默默地收拾器材,细心擦拭每一块乒乓球拍,只为了避免过度的关注给孙颖莎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江嘉良始终认为,一场比赛的胜利并不代表一切,未来的路还很长。
这场胜利之后,孙颖莎迅速成为了国家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世界排名也一路攀升,参加的国际比赛越来越多。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她作为主力选手成功击败了日本选手伊藤美诚,为中国队赢得了关键一分。
尽管后来刘国梁也为孙颖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帮助她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多成绩,但要说对孙颖莎影响最大的人,江嘉良无疑是最早发现她潜力的那位贵人。刘国梁帮助孙颖莎更进一步,而江嘉良则在她还不为人知时,给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机会。
江嘉良不仅教孙颖莎打球技巧,更注重培养她的心理素质。甚至在某些比赛中,他敢把指挥权交给孙颖莎,让她自己决定如何应对挑战。这种信任和支持,帮助孙颖莎在比赛中迅速成长。如今的孙颖莎,无论技术还是心态,都已成熟,成为了中国女乒最为可靠的主力之一。她和王曼昱的搭档也成为了中国女乒的新黄金组合,在世乒赛、世界杯等重要比赛中频频夺冠。
如今,孙颖莎已经是世界冠军,每次采访时,她总是感激曾经帮助过她的每一个人。江嘉良虽然已不再一线执教,但他依然关心孙颖莎,经常提供指导。尽管他们没有正式的师徒关系,但彼此的感情早已深厚。孙颖莎始终铭记,正是当初江嘉良在她默默无闻时,给予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机会。
如果没有江嘉良当年冒着职业风险支持孙颖莎,16岁的她可能还在国家队的边缘打转;如果没有那场关键的胜利,孙颖莎也许无法在东京奥运会中一举成名,更不会成为如今女乒的中坚力量。
孙颖莎的球迷们总是说,她的成功是靠自己一场一场拼出来的,她的每一场比赛都值得大家珍惜和敬佩。她的奋斗经历激励着无数人,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她在未来的赛场上展现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