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执行功能下降)和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焦虑、抑郁、行为异常)为核心表现,晚期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中医将其归为“呆病”“健忘”“虚劳”范畴,认为多与“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蒙窍”“瘀血阻络”等证型相关,治疗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化痰开窍、活血通络”为核心;西医则通过改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延缓神经元损伤,缓解认知衰退与精神症状。
以下梳理6个常用中成药与3个西药的核心作用、适用场景及使用要点,需强调:阿尔茨海默病的确诊需经专业神经科检查(如认知量表评估、头颅影像学检查),药物仅能缓解症状、延缓进展,无法根治;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或调整剂量,同时需配合认知训练与照护干预。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证型与西医治疗原则
1. 常见中医证型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证型随病程演变,核心分为4类:
- 肾精亏虚证:多见于病程中晚期,表现为记忆力严重减退(近事远事均遗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反应迟钝、神情呆滞、畏寒肢冷(偏肾阳虚)或手足心热(偏肾阴虚);
- 气血不足证:多见于早期或体质虚弱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以近事遗忘为主)、精神疲惫、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肢体乏力、失眠多梦;
- 痰浊蒙窍证:表现为认知减退、神情淡漠或烦躁、口中黏腻、腹胀便溏、舌苔白腻,部分伴行为异常(如随地吐痰、易怒);
- 瘀血阻络证:多与脑动脉硬化相关,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头痛固定、肢体麻木、言语不利、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2. 核心治疗原则
- 中医原则:辨证选药,初期以“益气养血、化痰活血”为主,中晚期以“补肾填精、开窍醒神”为主,兼顾“治标(改善认知)”与“治本(调理脏腑)”;
- 西医原则:以“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控制精神症状”为核心,延缓认知衰退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少照护负担;
- 联合干预:药物治疗需配合认知训练(如记忆游戏、语言练习)、生活照护(规律作息、安全防护),避免单纯依赖药物。
二、6个常用中成药的对症应用
1. 健脑补肾丸: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
适用证型
肾精亏虚兼气血不足证,适合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或中期,以记忆力减退、精神疲惫、失眠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典型表现为:近事遗忘明显(如忘记刚做的事、刚说的话)、腰膝酸软、肢体乏力、少气懒言、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无明显烦躁或行为异常。
核心功效
方中人参、鹿茸、狗肾补肾填精、益气壮阳,改善肾精亏虚导致的认知减退;当归、白芍益气养血,缓解气血不足引发的疲惫乏力;远志、酸枣仁安神定志,改善失眠多梦;山药、白术健脾益气,辅助肾精生成。组方“补肾+益气+安神”兼顾,适合“虚证为主”的早期患者,能轻度改善记忆与睡眠。
使用注意
- 阴虚火旺者慎用(如手足心热、口干咽燥),鹿茸的温性可能加重内热;
- 服药期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可配合核桃、黑芝麻等补肾食物,增强调理效果;
- 若服药1个月后认知症状无改善,或出现烦躁、口干,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2.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益智养肝,活血化浊,健脑增智
适用证型
肾精亏虚兼瘀血阻络证,适合阿尔茨海默病中期,伴脑动脉硬化、记忆力减退与语言障碍的患者。典型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近事远事均受影响)、言语不利(如表达困难、找词困难)、头晕头痛(固定部位)、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质暗紫。
核心功效
方中制何首乌、肉苁蓉补肾益精、养肝健脑,改善肾精亏虚导致的神经功能减退;地龙、赤芍活血化瘀,疏通脑络,减轻瘀血对脑组织的损伤;石菖蒲开窍醒神,改善认知与语言功能。组方“补肾”与“活血”结合,针对“肾精不足+脑络瘀阻”的核心病机,适合伴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
使用注意
- 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赤芍的活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
- 服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制何首乌需经肝肾代谢),避免长期过量服用;
- 不可与其他含何首乌的药物同服,防止成分叠加增加肝肾负担。
3. 银杏叶提取物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
适用证型
瘀血阻络证,适合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或中期,以轻度认知减退、脑动脉硬化为主要背景的患者。典型表现为:记忆力轻度下降(不影响基本生活)、头痛、肢体麻木、反应稍迟钝,无明显肾精亏虚或气血不足症状,头颅CT提示脑动脉硬化或脑供血不足。
核心功效
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总黄酮苷、萜类内酯,能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减轻缺血对神经元的损伤;同时可调节脑内神经递质,轻度改善记忆与注意力。组方成分单一,作用温和,适合“瘀血为主、虚证不明显”的早期患者,或作为辅助用药搭配其他中成药。
使用注意
- 对银杏叶过敏者禁用,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脑出血病史)者禁用;
- 不可与抗凝血药(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同时服用,防止增加出血风险;
- 服药期间若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4. 石菖蒲丸:开窍醒神,化痰益智
适用证型
痰浊蒙窍证,适合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或中期,以认知减退、神情淡漠、口中黏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典型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神情呆滞或烦躁、腹胀、大便溏薄、口中黏腻、舌苔白腻,部分伴行为异常(如反复做无意义动作)。
核心功效
方中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豁痰,改善痰浊蒙蔽脑窍导致的认知障碍;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辅助石菖蒲增强醒神效果;茯苓、白术健脾化痰,减少痰浊生成;人参益气健脾,避免化痰药损伤正气。组方“化痰”与“开窍”结合,针对“痰浊阻窍”的病机,适合痰湿体质的患者。
使用注意
- 阴虚火旺者禁用(如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化痰药多偏温燥,会加重阴虚;
- 服药期间饮食需清淡,避免油腻、甜腻食物(如肥肉、蛋糕),减少痰浊生成;
- 若服药2周后烦躁、行为异常无改善,需就医评估是否需加用抗精神症状药物。
5.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用证型
气血不足证,适合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以记忆力减退、精神疲惫、失眠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尤其适合老年女性或体质虚弱者。典型表现为:近事遗忘(如忘记买菜、做饭)、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肢体乏力、心悸、失眠多梦,无明显腰膝酸软或痰浊症状。
核心功效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生成气血;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改善血虚导致的记忆与睡眠问题;远志、酸枣仁安神益智,辅助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木香理气健脾,避免补气药过于滋腻。组方“益气养血”为主,兼顾“安神益智”,适合“气血两虚”的早期患者,能改善精神状态与轻度认知减退。
使用注意
- 痰湿内盛者慎用(如口中黏腻、舌苔厚腻),归脾丸的滋补作用可能加重痰湿;
- 服药期间可适当食用红枣、桂圆等补血食物,增强药效,避免生冷食物(减少脾胃负担);
- 若服药1个月后仍心悸、失眠,需排查是否合并贫血或心脏问题,避免单纯归因于阿尔茨海默病。
6.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适用证型
肾阴虚证,适合阿尔茨海默病中期或晚期,以肾精亏虚偏阴虚为主的患者。典型表现为:记忆力严重减退(如忘记家人姓名、回家路线)、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失眠盗汗,舌红少苔。
核心功效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肾填精,滋养肾阴;泽泻、茯苓利湿泄浊,防止熟地黄的滋腻损伤脾胃;牡丹皮清热凉血,缓解肾阴虚引发的内热。组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能改善肾阴虚导致的认知衰退与内热症状,适合长期调理,延缓中晚期病情进展。
使用注意
- 肾阳虚者禁用(如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六味地黄丸的滋阴作用会加重阳虚;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用,可在饭后服用(减少腹胀、食欲不振),或搭配健脾药(如健脾丸);
- 不可长期过量服用,需定期就医评估阴虚症状改善情况,调整用药周期。
三、3个常用西药的对症应用
1. 多奈哌齐: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适用阶段与作用
适合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至中度患者,核心作用是抑制脑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参与记忆与认知的关键神经递质)的分解,提升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记忆障碍、语言障碍与执行功能(如穿衣、洗澡等自理能力)。
适用场景
患者存在明显近事遗忘(如忘记日常活动)、语言表达困难(如说话不连贯)、执行功能下降(如无法按步骤做饭),但仍能基本沟通,无严重行为异常或精神症状。
使用注意
-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食欲不振),多在用药初期出现,多数可自行缓解;
- 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 不可突然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认知症状快速恶化。
2. 美金刚: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
适用阶段与作用
适合阿尔茨海默病中度至重度患者,尤其适合伴精神症状(如烦躁、幻觉、妄想)的患者。核心作用是调节脑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活性,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元的过度刺激,保护受损神经元,同时改善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
适用场景
患者认知障碍严重(如无法识别家人、无法表达需求),伴明显精神症状(如怀疑他人害自己、出现幻觉),或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不耐受,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
使用注意
- 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便秘,服药期间需注意防跌倒(尤其老年患者);
- 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 避免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同时服用,防止加重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3. 利培酮:抗精神病药物
适用阶段与作用
并非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规治疗药,仅用于患者出现严重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攻击性、严重妄想、幻觉),且影响患者自身安全或照护时短期使用。核心作用是调节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受体,控制精神症状,改善患者行为异常。
适用场景
患者出现明显攻击行为(如打骂照护者)、妄想(如坚信食物被下毒)、幻觉(如看到不存在的人或物),经非药物干预(如心理疏导、环境调整)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照护安全。
使用注意
- 必须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从小剂量开始,避免长期使用(防止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如肢体僵硬、震颤);
- 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低血压,服药期间需监测血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跌倒);
- 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密切观察心血管功能,有严重心脏病(如心力衰竭)者慎用。
四、用药后的见效信号与无效提示
1. 见效信号
规范用药1-3个月后,若出现以下变化,说明药物对症、效果有效:
1. 认知功能改善:记忆力轻度提升(如能记住当天的饮食、家人的简单嘱咐)、语言表达更连贯(如能完整描述一件事)、执行功能改善(如能自主穿衣、洗漱);
2. 精神症状缓解:烦躁、焦虑减轻(如不再频繁哭闹或发脾气)、幻觉、妄想减少(如不再怀疑他人)、睡眠质量提升(如入睡更易、少醒);
3. 生活能力提升:能参与简单日常活动(如帮忙摆碗筷、散步),对照护的依赖程度降低,无新出现的严重行为异常。
2. 无效提示
若用药3个月后出现以下情况,需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认知功能持续恶化(如从能自理发展到无法翻身、进食),或精神症状加重(如攻击行为更频繁);
- 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肢体僵硬、持续腹泻、严重低血压),影响患者生活安全;
- 出现新并发症(如肺炎、骨折),需优先处理并发症,再评估药物适用性。
五、核心禁忌与慎用人群
1. 绝对禁忌
- 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如对银杏叶过敏者禁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多奈哌齐过敏者禁用多奈哌齐);
- 有特定疾病者禁用: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银杏叶提取物片,严重锥体外系疾病患者禁用利培酮;
- 证型不符者禁用中成药:肾阳虚者禁用六味地黄丸,阴虚火旺者禁用石菖蒲丸。
2. 慎用人群
- 老年体弱患者:需减少药物剂量(尤其西药),避免不良反应叠加,用药期间需加强照护;
- 肝肾功能不全者:所有药物需调整剂量(如美金刚、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
- 合并多种基础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需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如银杏叶提取物片不可与抗凝血药同服),优先选择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 孕妇、哺乳期妇女:阿尔茨海默病罕见于该人群,若特殊情况需用药,需医生严格评估风险,避免药物影响胎儿或婴儿。
六、避免3个用药认知误区
1. “用药物就能阻止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目前所有药物仅能“缓解症状、延缓进展”,无法逆转神经退行性改变或根治疾病;需理性看待药物效果,配合认知训练(如记忆卡片、拼图游戏)与生活照护,才能最大程度维持患者生活能力。
2. “中成药副作用小,可长期自行服用”
中成药需辨证使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性偏倚”(如长期服归脾丸可能加重痰湿);且部分中成药含需肝肾代谢的成分(如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的制何首乌),长期自行服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需遵医嘱定期调整。
3. “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就用抗精神病药”
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仅用于“严重精神症状且非药物干预无效”的情况,短期使用即可;盲目使用可能引发肢体僵硬、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不适,需优先通过环境调整(如减少噪音、保持熟悉环境)、心理疏导缓解症状。
七、2个辅助干预措施,提升治疗效果
1. 配合认知训练与生活照护
- 认知训练:每天进行15-30分钟针对性训练,如记忆游戏(让患者回忆当天发生的事)、语言练习(教患者读简单文章、说完整句子)、手工活动(如折纸、串珠子),维持认知功能;
- 生活照护:保持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吃饭、睡觉时间),提供安全熟悉的环境(如在房间贴家人照片、标注物品名称),避免患者独自外出(防止走失);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如鸡蛋、牛奶、新鲜蔬果),避免辛辣、过咸食物,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
2. 重视照护者支持与病情监测
- 照护者支持:阿尔茨海默病照护负担重,照护者需定期休息,寻求家人或社区帮助,避免焦虑、抑郁;
- 病情监测:每3-6个月带患者就医评估认知功能(如MMSE量表)、肝肾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发热,需立即就医,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核心是“综合管理”,药物需结合认知训练、生活照护与照护者支持,才能最大程度延缓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盲目用药或自行调整,同时需理性看待疾病进展,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与耐心,帮助其平稳度过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