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疏调养生谈》秋分正当时,养生有讲究

人间好时节,欣喜是秋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昼与夜均分,暖阳与凉风共享寒暑,是阴阳交替的关键节气之一,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日生。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且昼夜温差较大,秋燥也越来越明显。此时,阴阳之气由夏外散转为秋收藏,人体的气血亦同,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秋分养生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护脾肾,调根本

中医认为脾肾为生命活动之根本,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气、阴精的生发之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精微生化之源。秋分养生调摄脏腑,应以脾肾为先,既要顾护肾脏,又要调理脾胃,使精髓足以强中,水谷充以御外,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气血精液充沛,得以体健。

2,调气机,畅气血

气血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气与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共同维系和促进生命活动。通过疏调来疏畅人体气机、调和阴阳以保持人体气机上下出入正常运行,使体内阴阳气血协调平衡,使异常气机疏调而恢复正常状态,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充沛,气血阴阳旺盛,则脏腑机能运行通畅,抗御病邪能力提高。

3,调情志,防悲秋

秋分后进入运气转折,主气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夏季的寒阴多雨,到第五气反而行了厥阴风木,令人肝经火旺,情绪容易烦躁,甚至失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忧。”忧、悲由肺精、肺气化生。肺与秋气相通应,秋季肺精气虚衰或肺气宣降失调,人们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分时节,天气慢慢转凉,大地万物调零,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象,人们容易产生“悲秋”之情。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不良的情绪是导致各种疾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务必要“防躁”,要注意精神、心态方面的调养,遇到事情要稍安勿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就会使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符合季节的收敛之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4,防秋燥,补气津

秋分三侯,一侯雷始收声;二侯蛰虫坯户;三侯水始涸。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秋主肺,在饮食上建议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利于肺收。如,萝卜、藕、秋梨、葡萄、百合、银耳、蜂蜜、甘蔗等,也可以煲汤。常补水,多喝粥。喝水是对抗秋燥更简单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可多食酸,以敛肺气,同时也有助于阳气收敛、沉降,归位。

5,慎起居,以养生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分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气血运行也随“秋收”之气而内收,并逐渐向“冬藏”而过渡。此时应调整作息时间,养成适当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有效防止疲倦、乏力。《黄帝内经》中倡导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使心志安宁,收敛神气,闭藏阴精;早起可使阳气升发与伸展。

养生有句古话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实际上就是指一般情况下,秋天的天气偏向于“凉而不寒”,过早穿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与“凉气”接触太少,不利于适应寒冷的冬季。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个人体质及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抵御风寒,但不必过分强调“多穿衣”,可适当“秋冻”,不过头部、腹部和脚三个部位不能“秋冻”。肺与秋季相通应,故风寒外袭,寒邪伤肺,常常可出现风寒感冒、咳嗽、鼻炎、咽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儿童及素有肺系疾病的人群切忌盲目“秋冻”,应注意保暖、保护阳气。

6,常运动,宜和缓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更适宜登高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喜爱的运动方式,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秋天天气变化快,易出现外感及其他系统不适,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秋高气爽,适当增加运动,登高远望,享受自然,对情绪也有一定调节作用。但秋季的运动不适合大强度、大汗淋漓的运动方式,运动应遵循“适当、和缓”原则,如:登山、慢跑、散步、骑车、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运动太过剧烈,出汗过多而耗损阳气。

“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顺天应时”也是养生和医疗行为的总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理论上对这种顺应四时而养生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所以,顺应四时之气,适应天地之气变化的规律,使气机调畅,方得以体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疏调养生谈》秋分正当时,养生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