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神经损伤属于中医“痿证”“痹症”范畴,多因督脉受损、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或肝肾亏虚所致,临床常见下肢麻木、疼痛无力、二便障碍等症状。药膳调理以通络活血、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为原则,可辅助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机体恢复。
一、黄芪当归牛膝煲脊骨
功效: 益气活血,强筋健骨,通利经络。
适应症: 马尾神经损伤后下肢痿软无力、麻木不仁、腰脊酸软属气血不足者。
方解: 黄芪性味甘温,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擅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牛膝性味苦酸平,归肝、肾经,能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三药合用,辅以牛脊骨补肾填髓,共奏益气养血、通络起痿之效。
制法: 黄芪30克,当归15克,牛膝20克,牛脊骨500克斩块,生姜3片,红枣5枚。先将牛脊骨焯水去血沫,与诸药同入砂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煲2小时,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二、杜仲续断炖猪腰
功效: 补益肝肾,强健筋骨,通调督脉。
适应症: 损伤后期肝肾亏虚之腰膝酸软、下肢萎弱、步履艰难者。
方解: 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续断性味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可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猪腰性味咸平,归肾经,以形补形,善治腰膝痿弱。此方契合中医“肾主骨生髓”之论,助力神经再生。
制法: 杜仲20克,续断15克,猪腰一对去筋膜切片,枸杞子10克。先将杜仲、续断加水浸泡30分钟,与猪腰、枸杞共置炖盅,加料酒少许、清水适量,隔水炖煮1.5小时,加盐调服。
三、三七丹参鸡血藤蒸乌鸡
功效: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养血荣筋。
适应症: 损伤急性期或久病瘀阻之局部刺痛、肢端麻木、活动不利者。
方解: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擅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能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乌鸡滋阴养血,佐诸药通行而不伤正。
制法: 三七粉5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乌鸡半只切块。先将丹参、鸡血藤布包,与乌鸡、姜片同置盘中,加水少许,隔水清蒸至鸡肉熟烂,取出药包,撒入三七粉拌匀,食肉饮汁。
四、牛蒡葛根鲫鱼汤
功效: 舒筋解痉,清热利湿,通利关节。
适应症: 兼夹湿热之筋脉拘急、局部肿痛、二便不畅者。
方解: 牛蒡根性味苦寒,归肺、胃经,能祛风热、消肿毒;葛根性味甘辛凉,归脾、胃经,可解肌退热、生津舒筋;鲫鱼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此方尤宜于痰瘀互结、湿热缠络之证。
制法: 鲜牛蒡根100克切片,葛根50克,鲫鱼1条处理洗净。先将鲫鱼煎至微黄,与牛蒡、葛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加盐、葱白调味即可。
五、山药芡实薏米粥
功效: 健脾渗湿,固肾涩精,通调二便。
适应症: 脾肾两虚之二便失禁、下肢萎废、纳差乏力者。
方解: 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可益肾固精、健脾止泻;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善渗湿健脾、舒筋除痹。此粥平和温润,久服可扶正固本。
制法: 山药(干品)30克,芡实20克,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诸味洗净,加水适量,慢火熬煮成粥,可酌加红糖或食盐调服。
结语:
马尾神经损伤的康复需综合调治,药膳作为辅助手段,应辨证施膳、持之以恒。上述各方或补或通、或清或涩,皆以疏通经络、荣养筋脉为要。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选用,配合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以期最大限度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