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洒进屋子,52岁的王先生已经被一阵急促的闹铃叫醒。他像往常一样,条件反射式地抓起放在枕头边的手机,刷了半小时新闻和短视频,起身时才发现自己头有点晕、肩膀发紧。匆匆进卫生间激烈地大便后,他觉得整个人更加乏力,接着懒得吃早饭,随便喝了点凉水就出门了。到了公司,不仅胃部隐隐不适,上午的工作状态也低迷异常。
坐在门诊的王医生见多了这样的“清晨三部曲”。他常常叹息:“很多男人以为早上随便应付没关系,但实际上,晨起的几个小细节,可能直接影响一天甚至长远的健康。”可是,究竟哪些习惯最容易被忽视?长期以往,又会对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尤其是第3个,很多人习以为常,却埋下了健康隐患。废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揭晓。
晨起后,男人这三件事千万要少做
刷手机不止费眼,甚至危害心脑血管
不少男性朋友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盯着手机屏幕看消息、刷视频。当你刚睁眼,身体还处于夜间休息状态,突然大量信息轰炸会让大脑立刻“高速运转”,交感神经瞬间被激活,心率加速,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晨间即刻暴露于强烈声音和光线,血压升高幅度可达10%~15%,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悄然积累。
此外,长时间低头刷屏还会加重颈椎压力,导致头晕、肩颈僵硬,加剧恶心乏力这些“起床综合征”。对中老年男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更应该重视这一点。医生建议:醒后先静坐2~3分钟,调整呼吸,避免直接沉浸在电子产品中。
晨起强忍便意、用力排便,小心诱发血管意外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清晨经历?醒来猛地起身只为赶时间,紧接着用力排便。医学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0%的心脏事件如心绞痛、卒中都发生在清晨6~10点。原因就在于这段时间血压波动最剧烈。强行用力时,腹部压力升高,交感神经和心率骤然飙升,有冠心病、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人,极易因血压飙升诱发意外。即便是年轻男性,如果长期如此,也会让血管弹性变差,埋下隐患。
医生建议:如厕应顺其自然,避免屏气用力。晨起可先活动5分钟,再进行排便。感觉便意不强时可延后,不必强求。
不吃早餐或吃错早餐,让身体“空转”
有的男性图早上省时间或者没胃口,不是直接跳过早餐,就是随手对付点凉白开、冷饮或油腻食物。这种做法科学吗?《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指出,不吃早餐的人罹患糖尿病、胃病风险高出正常人约40%,还易导致血糖骤降、注意力分散、易饿易烦躁(影响工作状态)。而早上摄入高油高糖、冷饮等,更易刺激胃肠,诱发胰岛素紊乱。
医生提示:理想的早餐应包含全谷物、优质蛋白、适量蔬果。约占全天能量的25~30%。像鸡蛋+燕麦+水果+一杯温开水,就是很好的选择。千万别空腹喝冷饮或只喝咖啡提神。
坚持改掉上述三大坏习惯,身体或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改善
晨起不刷手机、缓慢起身,精神状态更佳
不少研究证实,早晨醒后专注呼吸、静静感受身体2分钟即可让心率平稳,降低焦虑,精神更专注。80%中老年男性反馈,早晨缓慢起床后,白天工作和记忆力有明显提升。
顺畅排便,远离心脑血管负担
坚持晨起适度活动、避免用力排便,有助于保持血管弹性,降低清晨“卒中高峰”时段发病几率。实地追踪数据显示,坚持此法三个月,临床复诊人群高血压发生率降低12.6%,头晕和便秘情况也有一定改善。
优质早餐,控制血糖波动,呵护肠胃
科学吃好早餐,尤其是选择蛋白和高纤维的食材,不仅让人精力充沛,更有助血糖、血脂稳定。一项涉及3600余名男性的流行病学分析显示,规律早餐可使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约20%,胃肠道不适明显减少。
晨起健康做法指南:这样做,远离健康风险
晨醒后静坐2分钟,缓缓睁眼,深呼吸,调整心理状态; 先喝温开水200ml,启动肠胃和循环; 避免第一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可选择开窗呼吸或轻体操; 如厕不急不缓,顺其自然,忌用力; 早餐宜早不宜晚,搭配主食、蛋白、蔬菜和温热饮品。
这些习惯,看似简单,却能让大多数男性远离潜在的“大病隐患”。
朝九晚五的日子很忙,许多男人觉得晨起的坏习惯无所谓,反正“坚持这么多年,不也没什么事”。可身体的“账本”总有一天会算清楚。很多改变,其实现在做还不算晚。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每天坚持这3个“少做”,就是给身体最好的礼物。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202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3. 中华医学会:《中国男性健康科普手册》
4.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教育科:《高血压健康指导》
5. 《男性健康生活方式与慢病风险研究》
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成年人合理膳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