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减重路上会遇到各种难题:吃太少饿到崩溃却没效果、体重卡在某个数字迟迟不降、尝试多种方法却反复反弹…… 其实,减重不是 “饿肚子”“断碳水” 这么简单,科学的饮食方案和专业指导才是关键。作为营养科门诊医生,每天都会帮助不同情况的减重患者制定计划,今天就来拆解大家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减重患者该怎么吃、遇到平台期怎么办、营养科能提供哪些个性化指导。
一、减重患者的正确饮食:不是“少吃”,而是 “吃对”
很多人误以为减重就是 “大幅度减少热量摄入”,但长期过度节食会导致基础代谢下降、肌肉流失,反而让减重更难,女性还可能引发贫血、月经不调等问题。正确的饮食原则是 “热量适度缺口 + 营养均衡”,在保证身体必需营养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搭配制造小范围热量差(每天 300-500 千卡),实现健康减重。
01
主食:选 “优质碳水”,不盲目断碳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主要能量来源,完全断碳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减重期间应优先选择低升糖、高纤维的优质碳水:燕麦、糙米、藜麦、全麦面包、玉米、红薯、山药等。比如早餐吃1小碗燕麦粥,午餐用1拳头糙米饭替代白米饭,晚餐可吃1小块蒸红薯。
注意事项:控制总量,每天主食摄入量约2-3拳头(生重约200-300克),避免睡前3小时吃主食;少吃精米白面(白米饭、白面包、馒头)和添加糖(蛋糕、奶茶、含糖饮料),这类食物升糖快,易转化为脂肪。
02
蛋白质:足量摄入,保住肌肉
蛋白质能增加饱腹感,还能在减重期间减少肌肉流失(肌肉量越多,基础代谢越高),是减重的 “好帮手”。
推荐来源:鸡蛋(每天1个,蛋黄可吃)、低脂牛奶 / 无糖酸奶(每天300毫升)、鸡胸肉、鱼虾(鲈鱼、鳕鱼、虾等,每周2-3次)、瘦牛肉、豆制品(豆腐、豆浆、豆干)。
摄入建议:每餐都要有蛋白质,比如午餐吃1手掌心大小的鸡胸肉,晚餐吃1块清蒸鱼;每天蛋白质总量约1.2-1.5克/公斤体重(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需72-90克蛋白质)。
03
蔬菜:多吃不限量,优先 “深色菜”
蔬菜热量低、膳食纤维丰富,能增加饱腹感,还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减重期间可 “任性吃”。
推荐种类:优先选择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油麦菜、紫甘蓝等),它们的营养密度更高;浅色蔬菜(生菜、黄瓜、冬瓜)也可搭配食用。
食用建议: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 500 克(约 3-4 拳头),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烹饪方式以清炒、水煮、凉拌为主,避免多油多盐。
04
脂肪:选 “健康脂肪”,控制量
脂肪不是“减重天敌”,适量摄入健康脂肪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还能增强饱腹感。
推荐来源:坚果(每天1小把,约10-15克,如核桃、杏仁)、牛油果(每天1/4个)、橄榄油(烹饪时每天不超过2勺)、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每周1-2次)。
避免摄入:少吃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炸鸡、薯条)、黄油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二、突破减重平台期:找到原因,精准调整
很多人减重初期体重下降明显,但一段时间后会进入 “平台期”—— 即使坚持控制饮食、运动,体重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反弹。这其实是身体适应变化的正常反应,只要找到原因并调整,就能继续减重。
1
平台期为什么会来?
代谢适应:长期热量缺口会让身体启动 “保护机制”,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导致减重速度变慢;
肌肉流失:过度节食或运动量不足,会导致肌肉量减少,而肌肉是消耗热量的 “主力”,肌肉少了,消耗自然下降;
饮食细节失控:看似在控制饮食,但可能忽略了 “隐形热量”比如炒菜多放油、喝无糖奶茶时加小料、吃坚果过量,导致实际热量摄入超标;
运动强度不足:长期做同一种运动(如每天只快走 30 分钟),身体会适应运动强度,消耗的热量逐渐减少。
2
4 招突破平台期
调整饮食结构,制造“新缺口”:
若之前主食吃得过少,可适当增加优质碳水(如每天多吃 1 小块红薯),避免代谢进一步下降;若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在每餐增加 10-20 克蛋白质(如多吃1个鸡蛋、1小块鸡胸肉),帮助保住肌肉;减少 “隐形热量”:烹饪时用喷雾油替代普通食用油,避免喝含糖饮料和加工零食,吃坚果时严格控制分量(每天不超过15克)。
增加运动强度,提升消耗:
若之前只做有氧运动(快走、跑步、游泳),可加入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做平板支撑、深蹲),每周2-3次,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若运动强度过低,可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或强度(如快走30分钟改为快走40分钟,或加入间歇跑——跑1分钟、走2分钟,重复10-15次)。
保证睡眠,减少压力:
长期睡眠不足(每天少于7小时)会导致瘦素(抑制食欲的激素)分泌减少、饥饿素(促进食欲的激素)分泌增加,容易引发食欲旺盛,还会影响代谢;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会促进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还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比如压力大时想吃高糖、高油的食物)。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冥想、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
记录饮食和运动,及时复盘:
每天记录吃的食物(包括分量和烹饪方式)、运动类型和时间,每周复盘一次,是否有“隐形热量”超标、运动强度不足等问题,及时调整。
三、营养科的个性化指导:为你量身定制减重方案
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生活习惯(如是否熬夜、是否运动)、减重目标都不同,通用的减重方法可能不适合所有人。营养科门诊会通过专业评估,为你制定 “个性化减重方案”,让减重更安全、有效,还能避免反弹。
1.全面评估,找到你的“减重难点”
问诊了解情况:医生会询问你的减重史(之前尝试过哪些方法、效果如何、是否有反弹)、饮食习惯(每天吃几餐、是否吃零食、烹饪方式)、运动习惯(是否运动、运动类型和时间)、基础疾病(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睡眠和压力情况;
专业检查:根据你的情况,可能会进行体脂率检测(了解脂肪量、肌肉量、体脂率)、血糖血脂检测(排查是否有代谢问题)、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代谢下降,影响减重)等,明确你的身体状况和减重难点。
2.定制方案,兼顾“效果”和“健康”
饮食方案:根据你的体脂率、基础代谢、减重目标,制定每天的热量摄入标准(通常为 1200-1800 千卡,因人而异),并细化到每餐的食材和分量(比如早餐:1 个鸡蛋 + 1 小碗燕麦粥 + 1 小份拌菠菜;午餐:1 拳头糙米饭 + 1 手掌心鸡胸肉 + 2 拳头炒西兰花);
针对基础疾病调整:若你有糖尿病,会推荐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避免血糖波动;若你有高血压,会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5 克);若你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在保证热量缺口的同时,增加优质蛋白和碘的摄入(如适量吃海带、紫菜);
运动和生活建议: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运动(如关节不好的人推荐游泳、骑自行车,避免跑步),并制定运动频率和强度;同时给出睡眠、压力管理的建议,帮助你全方位调整。
3.定期随访,动态调整方案
减重不是“一次性”的事,营养科会定期随访(通常每周或每两周一次),了解你的体重变化、饮食和运动执行情况、是否有不适(如头晕、乏力、腹泻);
根据随访情况调整方案:若体重下降过快(每周超过1公斤),会适当增加热量摄入,避免肌肉流失;若体重停滞不前,会分析原因(如是否有隐形热量超标、运动强度不足),调整饮食或运动计划;若出现不适,会及时排查问题,确保减重安全。
减重是一场 “持久战”,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才能让你少走弯路。如果你的减重计划遇到瓶颈,或担心自己的饮食方案不健康,欢迎到营养科门诊咨询。我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帮你制定 “能坚持、不反弹、更健康” 的减重方案,让你在瘦下来的同时,拥有更好的身体状态。
END
文 图:营养科 李佳蔚
编辑:党政办韩柳
一 审:李佳蔚
二 审:邹影
三 审:刘涛
二四二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