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儿的带娃日记
前天那篇《一个潮汕女人辛苦的一生》文章发出之后,引发了很多争论,这个倒是我没想到的。我只是讲述了我妈这辈子的经历,甚至没有评价“生男孩”这件事好不好,但是依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在他们看来,生男孩、家暴这些事全国都有,没什么值得卖惨的,还有就是觉得我败坏了潮汕的名声,其实潮汕名声真不是我一个人能败坏得了的。当然也有很多理解我支持我的人。
后来仔细一想,大家身处的世界其实是主观的,每个人身处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看法也就完全不一样,这样想的话就释然了。
不过在我准备“释然”的时候,却觉得有个观点不太对劲。就是很多人依然会说“还是得有个男孩好、大家就是喜欢男孩”。这个观点看似挺温和,但是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我妈在说当年生男孩的时候,提到村里有个老阿姨,跟她关系挺好的,也跟她说:“还有得有个男孩,才跟得上别人”。这句话是在什么场景下说的呢?可能是我妈跟她倾诉生育的辛苦的时候,她用来让我妈“坚持生下去”的一个说辞。而由于这个观点太过自然,自然到“生男孩”跟吃饭睡觉一样理所当然的时候,我妈就放弃了她最后一点点挣扎。
最可怕的是,我妈为了生男孩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她自己也觉得“还是得生个男孩”。包括我怀孕的时候,她一直说,得生个男孩。
可见“得生个男孩”这个观点已经深深根植于大部分中国人的脑海中,更准确地说,是90前的大部分人的脑海中。90后应该是少很多了。
上一辈重视生男孩是有一定现实原因的。因为那个年代的谋划生计主要靠体力,所以家里多一个男丁就多一份劳动力,而女孩到了年纪就是要嫁人的,主要价值是“替别人生育孩子”。那时候孩子生出来,是有很大的“工具属性”的,既然被当成工具,就有优劣对比,就有筛选淘汰。
到了我们今天,一个孩子的出生,倾注了全家的爱和关注,更多被当成一个“宝贵的生命个体”看待,工具性大大降低,性别因素影响越来越小。就算是从“有没有用”这个层面论述,赚钱能力、对父母的赡养和关怀,很多女性做得比男性好太多。
比如我大姐,她虽然出嫁了,但是依然对我爸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工资并不高,但是家里有任何需要钱的地方她会随时拿出来,哪怕这样会导致她自己没有任何积蓄。相反我弟对我爸妈的照顾就很少。
但是我妈以及大部分人为啥还是觉得“得生个男孩”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思维惯性。一个观念被人重复了几十年,已经深入骨髓,变成潜意识了,变成直觉了,哪怕从理智分析,这个直觉站不住脚,他们还是会相信那个旧的观念。
但是这个看似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观念,为什么说危害是巨大的呢?
下面这个是我朋友的例子。
生孩子生到最后发疯了,这是得经历了多少的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才会把人逼到这个地步啊?这些母亲经受几十年的痛苦和挣扎,全部是因为一句“得生个男孩”。这句话的危害不大吗?
生育一个孩子对身体的损伤有多大,这个不用我详细论述,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资料。但是她们竟然生了五个、六个、八个、九个……身体得受多大的损伤啊?而她们是生养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她们经受的痛苦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
另外,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危害。在一个多姐一弟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个盼了好久才来的“弟弟”身上,极其宠爱甚至溺爱这个孩子,而忽略了对其他很多女孩的关怀。很多女孩子一开始会感到困惑,因为她想不出自己到底哪里比不上弟弟,后来开始接受这个事实,甚至产生不配得感。而最小的弟弟则习惯了全家的关注,产生“全世界就得围绕我转”的错觉,但是一旦走向社会,就无法接受“其实我是个很渺小的个体”的巨大落差。这种家庭模式对男孩和女孩的发展都是很不健康的。这不是我危言耸听,是我在这样一个家庭观察了十几年的得出来的结论。
再往大了说,这样的观念会导致出生的女婴比男婴多很多,男女比例失衡,又会产生很多光棍……
所以说,理性思考并纠正自己错误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依靠惯性,或者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所以我也这样想。
不要以为这样的观念跟自己关系不大,每个人每个观念、每个行为,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是否健康运行,最终作用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