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我孩子!”深夜的急诊室里,王女士抱着7岁的儿子小宇冲进来,孩子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双手紧紧捂着肚子,额头上全是冷汗。
王女士声音颤抖地回忆:“晚上我炒了盘清炒葫芦瓜,孩子吃了一口就说苦,我没当回事,还劝他多吃点蔬菜好。结果半夜他突然喊肚子疼,接着就开始呕吐、腹泻,现在整个人都蔫了……”
医生迅速安排检查,结果显示小宇的转氨酶飙升至正常值的15倍,肾功能指标也严重异常,确诊为葫芦素中毒。原来,王女士买的葫芦瓜在种植过程中因高温干旱产生了大量葫芦素,而她烹饪前未尝味测试,险些酿成大祸。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每年夏季,全国多地都会出现因食用苦葫芦瓜中毒的报道,这种看似普通的蔬菜,一旦发苦,毒性堪比砒霜。
01
葫芦瓜为何会“变苦”?
葫芦瓜的苦味源于一种名为葫芦素(Cucurbitacin)的天然化合物。这种物质本是植物的“生存武器”——当葫芦瓜遭遇虫害、干旱、高温或土壤污染时,会启动应激反应,大量合成葫芦素来抵御外敌。
例如,2023年江苏农科院的研究显示,在35℃以上高温持续10天的条件下,葫芦瓜中葫芦素B的含量会从0.1mg/kg飙升至12.5mg/kg,毒性增强125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污染也是葫芦瓜变苦的重要原因。野生葫芦与栽培品种杂交后,可能将产毒基因传递给后代,导致部分葫芦瓜天生携带高毒性。
2024年广东韶关的案例中,涉事农户的种植地紧邻野生葫芦生长区,经检测,其葫芦瓜中葫芦素D的含量超标200倍。
02
吃完后出现哪些症状
证明你已中毒?
葫芦素中毒的发作速度极快,通常在进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症状。若出现以下表现,需立即就医:
1. 呕吐、腹泻
这是葫芦素中毒后最早出现的一组症状。患者会剧烈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血性液体,这表明毒素已经对胃肠道黏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伤。
同时,还会伴有腹泻,排出的大便呈水样便,随着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出现血便,每日腹泻次数可达10次以上。此外,腹部绞痛也是常见症状,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脐周或上腹部,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让患者难以忍受。
2.黄疸、尿量减少
随着毒素在体内的进一步扩散和作用,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黄疸是肝功能受损的典型表现,患者的皮肤和巩膜会逐渐发黄,这是因为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
同时,肾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而血肌酐升高则是肾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这一指标的异常变化。
3.抽搐、昏迷
当中毒情况较为严重时,毒素会侵犯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会感到头痛、头晕,精神状态变差。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这意味着神经系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毒素还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使患者的呼吸变得微弱甚至停止,直接危及生命。
03
误食后第一时间做什么?
当发现自己误食了带有苦味的葫芦瓜时第一步要立即停口。只要尝到苦味,就要马上吐掉口中残渣,随后用大量清水反复漱口,这样做能最大程度减少毒素与口腔、咽喉黏膜的接触,降低黏膜对毒素的吸收,为后续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紧接着进行刺激催吐。如果吃下苦葫芦瓜的时间在10分钟内,可迅速用干净手指轻压舌根,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反射,尽量把胃内残留的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不过要注意,昏迷或抽搐者严禁使用此方法,否则可能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
家中若有药用炭(活性炭)片,可按照每公斤体重1克的标准,将活性炭配温水搅匀后喝下,它能有效吸附肠道内的毒素。若没有活性炭,饮用普通温开水即可,但千万不要自行喝盐水、碱水,以免加重身体的电解质紊乱,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如果催吐后仍感觉头晕、心慌,或者出现频繁呕吐、血便、无尿等症状,应立即就近前往医院,最好带上剩余食物,方便实验室检测确认毒素种类,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即便症状有所缓解,也建议在急诊观察6小时以上,并在48小时内复查肝肾功能,防止迟发性损伤。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谢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