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预防脑血管病,先控住这五大危险因素

9月是“脑健康月”。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您如何防患于未然,保护脑血管健康。

病例回顾

张先生今年50岁,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他平时应酬较多,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张先生自诩“年富力强”,对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并不在意。

体检时发现,张先生的血压偏高(145/92毫米汞柱),医生建议他多留意,但他觉得“没什么感觉,不用大惊小怪”。在日常饮食上,张先生可以说是无肉不欢,尤其喜欢吃红烧肉和动物内脏,蔬菜吃得少。由于经常加班,吸烟、饮酒成了习惯,加之很少运动,张先生的体重逐年上升。

3个月前,在一次会议上,张先生发言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他的右手使不上劲,手中的翻页笔掉在了地上。张先生想说话,但舌头发硬,吐字不清。同事察觉到他的面部有些不对称,左侧嘴角微微下垂,于是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医院……

张先生被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好在送医及时,经过溶栓治疗,恢复较好,没有留下严重后遗症。

医生告诉张先生,他的病情与长期未加控制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3.8毫摩尔/升)、肥胖、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就带您详细了解这些危险因素。

五大危险因素要牢记

脑血管病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预防和综合干预是降低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总体来看,脑血管病的发生与五大危险因素有关。

高血压:无声的“血管杀手”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可能引发脑卒中。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首要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的血压管理目标值都相同,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对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血压控制应更严格。

糖尿病:血管的“慢性腐蚀剂” 高血糖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长期血糖水平过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血管老化,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4倍。

高脂血症: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人们常说的“坏胆固醇”,当它的水平过高时,会持续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斑块突然破裂,其中的脂质、坏死组织和炎性细胞等物质会暴露在血液中,激活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子,导致血栓形成。如果斑块破裂造成的血栓进入脑血管,就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从保护脑血管健康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积极干预高血脂。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降脂治疗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吸烟饮酒:伤害血管的“组合拳”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一氧化碳可降低血氧,使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4倍。过量饮酒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缺乏运动、肥胖:代谢紊乱的“帮手” 久坐、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胰岛素抵抗,间接增加脑血管病风险。

牢记“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自己或他人突然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则有可能是脑卒中,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保护脑血管健康的几个“锦囊”

了解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后,我们再送您几个健康“锦囊”: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在生活中,应保持清淡饮食,减少肥甘厚味,控制钠盐摄入,做到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切忌忧思恼怒。

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目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生活方式干预也应贯穿糖尿病管理的始终。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限制精制糖摄入。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觉疲乏为宜,推荐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项目。

积极干预血脂异常 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患者应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如肥肉、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燕麦、豆类、蔬菜)。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降脂药物。

戒烟限酒 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饮酒者要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

健康生活方式这样养成

在慢性病的管理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具体来说,如何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呢?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健康体重管理 通过平衡膳食、科学运动、良好睡眠,防止超重和肥胖发生。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制订合理减重目标,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5千克。

合理膳食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摄入应合理,增加全谷物、杂豆、薯类、水果、新鲜蔬菜和奶制品等的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减少糖的摄入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控制能量摄入,吃动平衡。

适量运动 保持规律、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连续静坐时间。以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辅以呼吸训练与柔韧性训练。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开始体育锻炼或增加运动强度前,应进行运动风险评估,由专业人员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

调节情绪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保持心理健康。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王爽 刘书华 裴晓璐

策划:郑颖璠

编辑:王千惠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预防脑血管病,先控住这五大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