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71岁爷爷的“高危穿刺”:当肿瘤挨着心脏,医生这样做……

71岁的章爷爷咳嗽胸痛了半个月,儿女赶紧带他去浙大一院普胸外科检查,结果让全家揪紧了心:左肺有个4cm的肿瘤,考虑是中晚期,直接手术可能效果不佳,需要先行药物治疗控制肿瘤发展。但要制定治疗方案,必须先取到肿瘤组织、明确是哪种类型——这就离不开穿刺活检。

“这么大年纪,还能做穿刺吗?”家属的担心不是没道理。更棘手的是,章爷爷的肿瘤紧紧“贴”着心脏和大血管,稍微偏一点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

胸外科医生立刻组织肿瘤科、放射科医生一起商量,最终定下了“CT引导下穿刺”的活检方案:

1.穿刺医生盯着CT屏幕,精准规划进针路线,避开心脏和大血管;

2.穿刺时跟着章爷爷的呼吸节奏“找时机”——吸气时肺会膨胀,呼气时稍微收缩,医生就趁章爷爷屏气的“间隙”轻轻进针;

3.只用了一根细针,就从肿瘤里取到了足够的组织,全程不到20分钟。

术后章爷爷没有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病理结果显示是肺鳞癌,浙大一院的医生很快就制定了针对性的方案,现在他的咳嗽胸痛症状已经减轻了不少。

1

为什么要肺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一项有创操作,就是利用一根空心针穿入病灶内部,取出一部分病灶组织,再由病理科医生给出病理诊断。肺部由于存在大量气体,所以无法在超声下观察肺结节,一般需要在CT引导下进行肺部穿刺活检。

举个例子,大家都吃过小笼包吧,肺穿刺活检就是因为肺里有一个可能不太好的“包子”,需要明确它是什么“馅儿”,不同“馅儿”的处理方法不一样。这时候就需要拿一个小细针去钩一点儿它的馅儿,送去病理检查,好确定接下来怎么处理这个“包子”。这个取出来的“馅儿”就是送检的样本。

章爷爷就是通过穿刺活检确诊为肺鳞癌,幸好发现与确诊及时,随即进行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2

CT“导航”+经验医生 精准又安全

肺部穿刺活检不是“盲穿”:全程都在CT影像扫描的辅助下完成,就像给医生装了“透视眼”,能清清楚楚看到肺部的病灶、血管和气管,精准规划进针路线,避开要害部位。

再加上操作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医生,穿刺前医生会在皮肤和皮下组织打局部麻药,进针时大多人只会感觉到轻微的酸胀或刺痛,全程不会有剧烈疼痛。而且如果手术顺利,整个穿刺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十几分钟,患者全程清醒。术后可能会有点胸口闷或轻微酸痛,休息一两天就会缓解。

3

经皮肺穿刺活检适应症

1.需明确病变性质的孤立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

2.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无法明确诊断的局灶性肺实变;

3.怀疑恶性的磨玻璃病变;

4.已知恶性病变但需明确组织学类型或分子病理学类型(二次活检);

5.疾病进展或复发后需局部组织学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评估以指导后续治疗(二次活检);

6.其他如支气管镜检活检失败或阴性的肺门肿块、未确诊的纵隔肿块、怀疑恶性的纵隔淋巴结等。

4

穿刺活检有风险吗?常见顾虑解答

01

穿刺会让癌细胞扩散吗?

肺结节穿刺导致癌细胞扩散的概率极低(<0.01%)。穿刺用的针非常细(直径约0.7-1.2mm),取出的组织量极少,且操作时间短,癌细胞很难通过针道扩散。反而如果因害怕穿刺而延误恶性结节的诊断,才是更大的风险。

02

穿刺会有并发症吗?

穿刺属于微创操作,确实有一定并发症风险,但大多轻微且可控:

最常见的是气胸(发生率约5%-10%),多数是少量气胸,休息1-2天即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其次是出血(发生率约3%-5%),多为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1-3天会自行停止;

严重并发症(如大量出血、感染)的发生率不足1%,且医生会在穿刺前详细评估,做好应急准备。

03

穿刺后需要恢复很久吗?

穿刺过程通常只需10-20分钟,术后在医院观察1-2小时,若没有明显不适(如胸痛、呼吸困难),即可回家休息。当天避免剧烈运动,第二天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工作,恢复速度很快。

看完这篇,你可能对自己的结节有了初步判断,但最终是否需要穿刺,一定要专科医生决定。

建议你拿着CT报告,找医生详细沟通以下问题:

1.我的结节目前恶性风险大概是多少?

2.除了穿刺,还有没有其他更适合我的检查方式?

3.如果选择观察,复查的时间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71岁爷爷的“高危穿刺”:当肿瘤挨着心脏,医生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