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类风湿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哪怕关节症状缓解,整个人还是觉得疲惫不堪。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指出,这种“总是累”的感觉不是单纯体力不支,而是疾病本身和全身反应的结果。理解这种疲劳感,有助于患者更科学地应对病程。
一、疲劳从哪里来
类风湿的疲劳感有几个主要原因:
- 慢性炎症消耗:炎症因子长期活跃,会消耗能量,让患者容易乏力;
- 免疫系统负担:免疫系统异常活跃,身体始终处在“高耗能”状态;
- 睡眠质量下降:疼痛和僵硬常常影响睡眠,休息不充分;
- 肌肉功能不足:关节疼痛让患者减少活动,肌肉力量下降,活动时更容易累;
- 心理压力:长期疾病管理会增加心理负担,间接加重疲劳感。
杜鹏主任提醒,这种疲劳感是类风湿的常见全身表现,不能简单归结为“休息不够”。
二、为什么疲劳会越来越明显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的临床经验显示,疲劳感会随着病程波动而加重:
- 炎症反复:每一次炎症活跃都会增加能量消耗;
- 功能储备下降:关节活动减少,肌肉支撑变弱,耐力逐渐下降;
- 累积效应:疲劳 → 少动 → 功能下降 → 更疲劳,这种恶性循环会让症状越来越重。
杜鹏主任强调,疲劳本身就是病情活动的重要信号。
三、科学应对的逻辑
- 关注炎症波动
- 疲劳感增强往往提示炎症在活跃,应及时调整康复节奏。
- 维护功能储备
- 在可承受范围内保持活动,能延缓肌肉和关节功能下降,从而减轻疲劳。
- 规律作息
- 保证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缓解因睡眠不足带来的乏力。
- 心理认知支持
- 理解疲劳是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意志力不够”,能减少焦虑和自责。
四、患者常见误区
- 把疲劳当小问题:只关注关节疼痛,忽视全身信号;
- 完全静养:以为休息越多越好,结果功能储备下降,反而更累;
- 过度硬撑:不顾疲劳继续过度劳累,容易诱发炎症波动。
杜鹏主任提醒,科学认识疲劳,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把握病程状态。
类风湿的疲劳感不是单纯的体力问题,而是炎症、免疫、功能储备和心理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指出,学会观察疲劳的变化,并结合炎症波动和功能储备管理,能让患者更科学地应对病程,减轻累积性消耗,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