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水质检测全解析:方法、标准与关键要点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自然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活动的加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质检测成为保障城市生活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环节。目前,政府已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涵盖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水、渔业用水、海水以及地表水等不同用途的水质检测标准,为水质检测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因此,检测水质时需依据水质的来源,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

金属离子检测:精准剖析水中“金属密码”

饮用水中的金属离子,如铁、锌、铅、砷、汞等,其含量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针对这些金属离子的检测,主要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

(一)原子吸收法:针对特定金属的精准检测

原子吸收法主要用于检测水样中的铁、铜、锌等金属离子。当水样较为清澈时,可直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进行测定,操作简便快捷。然而,若水样中悬浮物较多,就需要进行预处理。具体步骤为:每100mL水样中加入5ml的盐酸或硝酸,然后在电热板上加热15分钟,使水样中的有机物等杂质分解。加热完成后,将水样冷却至室温,再用孔径为0.15um的滤膜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最后用纯水将水样稀释至一定体积,以便进行准确检测。

(二)原子荧光法:高灵敏度检测特定金属

对于水样中的铅、砷、汞等金属离子,原子荧光法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样中原子蒸汽的辐射能,通过测量荧光的发射强度来确定待测水样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谱线简单等优点,能够同时对水样中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检测,为水质安全评估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非金属离子检测:洞察水中“隐形元素”

饮用水中的非金属离子,如F、NO₃⁻、SO₄²⁻、Cl等,虽然含量相对较低,但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离子色谱法是检测这些非金属离子的主要方法。在使用离子色谱仪对水样进行检测前,必须对被测水样进行可靠的预处理。对于有色或浑浊的水样,首先要进行离心处理,使悬浮物沉淀,然后经过孔隙为0.45um的滤膜过滤后才能进样。当水质较为复杂时,预处理步骤更为繁琐。需要先去除水样中的杂质,再调整pH值到6.5 - 8.0。因为超出这一范围的pH值会导致淋洗液的淋洗强度和背景电导发生变化,引起基线漂移,影响组份的峰形和分离度。此时,可以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碳酸钠、酚酞,去除影响淋洗液稳定性的物质,再利用活性碳将水样中的有机物和酚酞排除。经过离心分离后,同样要经孔隙为0.45um的滤膜过滤后进样,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有机污染检测:揭开水中“污染面纱”

针对生活饮用水中日益复杂的有机污染物情况,色谱法因其效能高、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等特点,成为水质检测的常用方法。根据有机物的特性,可选择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

(一)气相色谱法:挥发性有机物的“克星”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饮用水中易挥发、热稳定性好的有机物检测,一般包括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能够对饮用水中的微量有机物进行复杂系统分析,为深入了解水质中的有机污染情况提供详细数据。顶空气相色谱法则是水质检测的预处理分析技术与气相色谱方法的综合应用,特别适用于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如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目前,气相色谱法所采用的检测器主要分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可对大多数有机物进行检测;电子捕获检测器则对含卤素和含共轭双链结构等电负性较强的有机物非常灵敏。

(二)液相色谱法:非挥发性有机物的“探测器”

液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检测饮用水中沸点高、分子量大、热稳定性差的有机污染物。以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有机物时,预处理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或固相萃取法,所用的色谱柱为中等极性、弱极性或非极性柱。检测仪器主要有电化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紫外光度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可检测水中联苯胺等有机物;荧光检测器可检测多环芳烃等有机物,当有机物为非荧光物质时,可添加荧光剂反应后测定;紫外光度检测器则可检测大部分有机物。由于目前缺乏通用性的高灵敏度检测器,水质检测分析仪器的费用比较昂贵且操作复杂,所以对于饮用水的水质检测,但凡能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的,通常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三)色谱 - 质谱联机分析:复杂有机物的“精准鉴定师”

色谱 - 质谱联机分析借助计算机快速处理和检索数据的优势,先将饮用水中的复杂有机混合物通过色谱分离成单个组分,再用质谱仪进行定性鉴定。此方法是目前检测水质中复杂有机物最有效的手段。高效液相 - 质谱联机分析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可定量、定性的有机物种类更多,不过其操作比色谱 - 质谱联机分析技术要复杂很多。

微生物检测:守护水中“生命防线”

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是衡量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多管发酵法是检测总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过程为:将总大肠菌群在37℃的环境温度下培养24小时后,水样中会形成可产生酸与气的发酵乳糖,然后利用具有氧和兼性厌氧特点的格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进行多管发酵。该检测过程需要使用多种试剂与培养基,包括革兰氏染色液、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伊红美蓝培养基等,同时还需要显微镜、试管、培养箱、冰箱、小倒管等仪器设备,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检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多种检测方法和严格的操作规范。通过科学、准确的水质检测,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水质检测全解析:方法、标准与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