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抑郁症患者,表现的是里面热,外面寒,四肢冰冷,里面烦躁。
这种情况治疗呢,有的是需要通一下阳气。
但是有时候,就得要温寒清内热。
主要是看随着用药,人体的气血是不是越来越实,解开后,人马上就快活,肚里什么都舒服,吃饭也香。
还有阴阳格拒的情况。
寒在中焦,上焦阳下不去,也会从产生失眠、烦躁、口苦、口腔溃疡等等问题。
这时候,不能用凉药,得用温阳药。
但是说到底,格拒,还是说的路不通。
热多了,肯定会表现在其他地方。
就可能迫汗外出,就可能口干喉咙干,面部发热,头面发热。
就可能全身燥热。
就可能大便便秘。
当然还有口干喉咙干,面红面热。
总之身体是热像。
所以在很多时候,是要寒药热要一起用的,最典型的是栀子干姜,一寒一热,对应上热下寒。
再比如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可以用来治中焦寒湿,上焦热的情况。
半夏、干姜,温中化湿。
黄连、黄芩,清上热。
黄连、干姜,辛开苦降。
抑郁伴有狂躁的患者,要去治疗,得先看到寒在哪儿?热在哪儿?
所以你看很多抑郁症患者,不光是没治好,反倒是化燥了,后面又成了躁郁,不就是那个寒一直没去掉嘛。
寒一直不去,内在的气血一直要抵抗寒气,那么气血津液一直被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气血越来越少。
寒气再往里进,会把人体的气血给郁闭起来的。
郁闭的久了,内在火气会越来越大,就会化燥。
去看看脉象啊,不都是成了沉弦脉吗?沉是气血少了没有很强的往外顶的力,弦是气被郁闭住了。
就是这么回事,因为气不通畅。
胸胁苦满,不想吃饭,口苦,咽干,就都来了,那还能不燥,这都是化成火气的因素。
关键是这时候咋办?
先停掉之前的药啊,得用个“和”法。把气养着,然后把气往外散,寒重还要考虑祛寒,还要清理一下里面的郁热。
要是不这么整,看着吧,病还会往里面进。
等到里面热一直外出,消耗到身体空虚,脉就开始浮取来了。这时候的治疗是把气往回收缩,往回收敛,但是要拖着气往回收。
要是能把“气”敛住,也还行。
比方说,用吴茱萸,也就从收敛变成了升发。
黄连和吴茱萸也是可以一起用的,这是对肝胃两个方向的。
涉及的就是五脏里肝脾肾的寒和心肺的热,这样的差异都可以调。
抑郁症,从表面上看就是静的太过了,不讲话了,也不出门了。
这时候,能用点药刺激一下,也比一直抑制着强。
因为很多抑郁症患者五脏本身是虚啊,他是不得不带病干活,你再抑制他。
所以,你看那些西药,都是在抑制,当然有的中药也是,一旦停掉,病情就要反弹。
一反弹,背痛小便不利,耳鸣都出来了,这些主要是肾虚的症状,那么应该是黄柏用多了。
如果吃的是黄连、黄芩、龙胆草之类,那么很可能出来的是其他的症状。
因为抑制的脏腑不一样。
至于解决办法,先疏通血脉,清血热,散发内里堆积的热,注意是散发。
当然还有就是要“养”,给五脏一个恢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