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暑、湿、燥、火”为中医理论认知六种外感病邪,其中,湿邪致病最难为缠绵难愈。正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如何正确有效的祛湿呢?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一红一白”来祛湿。
红
1
红|适合湿热体质
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功效,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黄疸、泻痢、痈肿等。
赤小豆为寒凉之品,适合湿热体质的人群。当身体内的湿气与的热邪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湿热。这类人群往往消化能力下降,没有胃口,容易饱胀,不喜欢油腻食物,平时口干口苦、皮肤油腻、容易长痘等。
赤小豆药材名片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与用量】 煎服,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中医古籍记载:
《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
《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赤小豆排骨汤
材料:排骨1条、赤小豆30-50克(1-2人份),生姜适量。
做法:赤小豆洗净,用水浸泡30分钟备用,排骨清水洗净,开水焯排骨,将焯过水的排骨、洗净的赤小豆、适量生姜片一同加入锅里煲,炖煮软烂即可,放入适量调味品。
注意:因赤小豆有利水的作用,不宜短期内多次食用,久服令人枯燥。
白
2
白|适合寒湿体质
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这也是湿邪致病后人们感觉精神疲惫乏力的原因。此时单纯祛湿、利湿往往杯水车薪,赤小豆、薏苡仁、土茯苓等偏寒凉的祛湿药就不宜选择,主要的是健脾温阳。
白扁豆性微温,可以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更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等症。
白扁豆药材名片
【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 煎服,9~15g。
【药材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质量评价】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白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克,新鲜铁棍山药30克,大米100克,红枣3颗。
做法:将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时间最好4小时以上。将铁棍山药洗净、去皮、切丁备用。把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武火烧开,转文火30分钟,再加入铁棍山药丁、大米、红枣。武火煮沸,转文火直至粥熟。
功效:这道粥晶莹剔透,口感爽滑,具有补益脾胃、和中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胃口不开人群食用。
红+白
3
红+白|适合大多数人
赤小豆清热利湿,偏凉,白扁豆健脾化湿,偏温,将二者搭配起来,则可以兼顾清热利湿和健脾温阳,适合大多数人群祛湿。
日常生活中,可以将赤小豆30克、白扁豆15克冷水浸泡2小时,加粳米100克同煮成粥。若担心赤小豆偏凉,还可以搭配偏温的陈皮,能够健脾燥湿。平时可以用赤小豆、陈皮、排骨炖汤食用。
自测体内湿气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洗漱时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刷牙恶不恶心:
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小腿肚子发酸发沉: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当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