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别再被误导!用这些药品“邪修美容”伤害很大

你有没有在社交平台上

常常刷到这类帖子

“医生才知道的护肤信息差/ 跨界好物”

“皮肤专家都在用的省钱妙招”

有些甚至“剑走偏锋”

药品不按说明书使用反倒“大力出奇迹”?

开塞露养出水光肌

阿司匹林治疗闭口和粉刺

碘伏美白祛痘,是“黄黑皮、瑕疵皮克星”

维生素E涂全脸治疗痘坑

痔疮膏治疗黑眼圈

阿莫西林洗头、洗脸“二合一”

能去屑止痒、去油除螨、生发护肤

小编今天请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部专家

实力辟谣!

不要尝试!这些使用方法有危害

1

阿莫西林洗头洗脸:当心抗生素滥用

辟谣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青霉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生殖与泌尿道感染(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绝大部分的头皮瘙痒、头屑问题由真菌(如马拉色菌)、螨虫或油脂分泌过多等非细菌性原因引起的,阿莫西林对真菌和螨虫并无作用;痘痘(痤疮)的成因更为复杂,涉及皮脂腺过度分泌,细菌、真菌、螨虫引起的毛囊炎等多种因素,单纯使用阿莫西林,类似“用灭火器浇花”,不仅会无差别杀死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破坏皮肤的菌群平衡,使皮肤屏障受损,甚至会使人体的细菌耐药性增强。最可怕的是,盲目(外用)使用,轻则引发皮疹、瘙痒,重则可能导致喉头水肿、休克,甚至存在致命风险。

2

阿司匹林治疗闭口和粉刺:只会加重皮肤问题

辟谣

用阿司匹林美容?打住!阿司匹林就是乙酰水杨酸,在医学上目前主要用于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虽然乙酰水杨酸在潮湿环境中可能缓慢分解出具有角质软化作用的水杨酸,但这并非其设计用途,且分解过程不可控,可能导致局部浓度过高,过度剥脱皮肤角质。这不仅不护肤,反倒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烂脸’问题。”

不要滥用!主业之外不兼职

3

碘伏:消毒可以,美白祛痘不行

辟谣

碘伏的主要成分是碘,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适用于创面和日常皮肤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以及术前洗手消毒等。

首先,碘伏美白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且其成分和作用机制均不支持美白效果,非但不能美白,其本身的颜色还可能导致皮肤暂时性染色发黄。痤疮的原因前面曾提到过,碘伏虽然能杀菌,但它对痘痘的根本病因没有治疗作用,而且相较于酒精,碘伏的刺激性虽然不强,但直接涂抹在脸上也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引发过敏反应。所以,碘伏不建议长期使用,绝非什么‘黄黑皮、瑕疵皮克星’,绝对不可滥用。

4

痔疮膏:消痔是主业,不去黑眼圈

辟谣

某网红痔疮膏的主要成分为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冰片等,其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治疗痔疮及肛裂引起的肛门肿痛、出血等症状。

网上传说,痔疮膏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对消除黑眼圈非常有效,其实黑眼圈也分为色素型、血管型、结构型、混合型。乍一看,痔疮膏有比较强的收敛效果,对血管瘀滞型黑眼圈可能有功效,实际上里面的刺激性成分(如冰片、麝香)极易刺激娇嫩的眼周皮肤,导致皮肤发红、瘙痒、过敏,甚至可能进入眼睛,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炎症,对视力构成潜在威胁。长期使用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加速眼部皮肤老化,得不偿失。

妥妥“智商税”!用了白用,还有副作用

5

开塞露:通便才是正事,护肤不靠谱

辟谣

开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和山梨醇,它通过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从而达到缓解便秘的目的。一些人认为开塞露能养出水光肌,是因为甘油有保湿的作用。一般护肤品中,甘油通常以低浓度存在(一般不超过10%),但开塞露中甘油的浓度非常高(为52.8~58.3%),直接涂抹在脸上,它虽然能吸水,但不能锁水,当即可能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让皮肤看起来变好,但水分会很快蒸发,时间久了反倒会吸收皮肤中的水分,导致皮肤更加干燥,会甚至会引起皮肤过敏、发红等问题。开塞露的配方并非为面部设计,其高浓度甘油和辅料可能过于厚重,容易堵塞毛孔。如果有长痘痘的人或者是油性/混合性皮肤的人,就很可能会出现“闷痘”的情况。

6

维生素E:抗氧化有功效,治疗痘坑不现实

辟谣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对皮肤健康有一定的益处,比如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皲裂等问题。痘坑是由于痘痘炎症严重,破坏了皮肤的真皮层,导致胶原蛋白流失而形成的。维生素E虽然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但它并不能修复已经受损的真皮层,根本无法达到治疗痘坑的效果。

总言之

药有专攻莫乱忙,

网传妙法多荒唐。

错把药品当神方,

皮肤遭殃悔难当。

遵得医嘱用对路,

偏方瞎试脸遭殃。

若求颜面添光彩,

医者叮咛胜妙方。

健康本是无价宝,

莫让瞎作空受伤。

本文审稿专家

本文通讯员:陈梁芳

本文为浙大一院宣传中心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别再被误导!用这些药品“邪修美容”伤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