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夺取生命的无情杀手。它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但并非毫无征兆,认识并重视这些“身体发出的警报”,是赢得抢救黄金时间的第一步。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心梗的危险信号。
核心预警:
最典型的胸痛症状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以下特征的胸痛,请高度警惕:
1. 感觉:并非尖锐的刺痛,而是一种压迫感、紧缩感、沉重感、烧灼感或“被巨石压胸”的感觉。
2. 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部或心前区,疼痛常可辐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尤其是小指一侧)、后背、颈部、下巴、喉咙甚至上腹部。
3. 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通常持续超过15-20分钟,休息后无法完全缓解,含服硝酸甘油(针对已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后效果不佳或无法缓解。
重要提示:并非所有人的症状都如此典型。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症状,更易被忽略,从而延误治疗。
不容忽视的“不典型”
与伴随症状
心梗的表现多种多样,以下症状同样可能是心脏在求救,尤其当它们突然出现、无法用常理解释时:
1. 呼吸困难:感觉气短、喘不上气,仿佛刚跑完马拉松,即使处于休息状态也无法缓解。
2. 大汗淋漓:突然冒出冷汗,皮肤湿冷,这是身体在应激状态下的重要表现。
3. 恶心、呕吐、上腹痛:常被误认为是“胃病”或“吃坏了东西”。如果伴有大汗和虚弱,必须考虑心梗可能。
4. 极度虚弱和疲劳:出现前所未有的、无法解释的乏力感,甚至连轻轻抬手都觉得费力(尤其在女性中常见)。
5. 头晕、晕厥: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6. 其他部位的疼痛:牙痛、喉咙痛(莫名的牙酸胀痛或喉咙有紧缩感),但口腔和喉咙检查无异常、肩背痛(左侧肩胛骨或后背的持续酸胀痛)。
心梗发作的“时间线”
许多心梗在爆发前数天甚至数周,身体就可能发出“预警信号”,医学上称为“心绞痛”。
1.预警期:可能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闷、胸痛,但休息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2.进展期:上述症状发作变得更频繁、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在安静休息时也会发生。
3.发作期:胸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伴随大汗、濒死感等症状,标志着心肌梗死正在发生。
抓住“预警期”的信号并及时就医,完全有可能避免一场灾难性的心梗发生。
当怀疑心梗时,
该怎么做?
立即行动!“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1. 立即呼救
①拨打120!拨打120!拨打120!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②不要自己驾车去医院!不要犹豫!急救人员能在路上开始初步救治,并与医院对接,开启绿色通道,节省宝贵时间。
2. 安静休息
①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采用最舒适的体位(通常是半卧位或平卧)休息,保持镇定,缓慢深呼吸,减少心脏负担。
3. 谨慎用药
①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需有医嘱),可立即舌下含服1片,5分钟后若无效可再含1片,最多不超过3片。
②如果身边有阿司匹林,且患者无过敏史、无近期出血风险,可让其嚼服300毫克(通常是3片10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注意:如果无法判断,可等待急救医生到来后决策)。
4. 做好准备
准备好医保卡、既往病历等物品,等待救援。
总结与预防
1. 了解风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史等都是心梗的危险因素。
2.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管理情绪。
3. 定期体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请记住:宁可“虚惊一场”,也不要“追悔莫及”。对待心脏的警报,再谨慎都不为过。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关心的人,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门诊部
主管护师
王琳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从事护理工作十余年,具备丰富的医学常识和护理技能,能够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