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瘦了就是好消息?小心!体重下降背后的“危险信号”

当下,健康管理与形象塑造已成新风潮,不少人忙着通过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来雕琢身材。一旦体重秤上的数字下降,便会暗自欣喜,觉得这是自律带来的“战利品”;还有人没刻意管控,就迎来“意外掉秤”,那份窃喜劲儿,更是堪比“中奖”。

可你有没有想过:体重日益下降,真的都是 “好消息” 吗?今天小萱就聊聊体重变化里该警惕的

“危险信号”

1

什么是消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消瘦,国外定义在

6~12个月内体质量在原有基础上下降5%以上称为消瘦。

国内定义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

体质量低于标准的10%以上

或人体的肌肉、脂肪含量过低,

体质指数<18.5 kg/m

2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80)×0.7

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70)× 0.6

计算结果±10%为合理浮动范围,超出则可能偏轻或超重。

然而,在大多数老年人中往往得不到明确的体质量数值变化。此时,

若发现有衣服大小明显变化或有能力给出一个估计数值的重量损失,也可判断为消瘦。

2

体重减轻或消瘦的健康隐患

当下,体重

非自愿减轻或持续性消瘦

这一 “表象”背后,往往潜藏着多元且复杂的健康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因消瘦就诊的患者占比正逐年攀升:国外研究表明,

成年人

群中因消瘦前往门诊就医的比例高达

8%

,而

65岁及以上老年群体

这一数据更是攀升至

27%

,凸显出该问题在老年群体中的高发态势。

引起消瘦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内分泌、神经等多个系统。一般非自愿性体质量减轻病因大致分为

非恶性器质性疾病

(各种慢性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涉及各系统的恶性肿瘤

社会心理疾病

不明原因的非自愿性体质量减轻

等。

3

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可以

初步判断体重减轻是否为疾病因素。

非疾病因素

的体重减轻多见为:

摄入改变,

如出于减肥目的或有意识的控制饮食而减重;

消耗增加

,生活、工作、运动等规律、强度发生改变,如增加体育锻炼或工作劳动强度增加。上述因素在工作和生活计划范围内,

一般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可根据不同目的适当调整计划,

避免体重的快速下降。

例如有些人为了快速减肥而进食量锐减,运动量突增,可能带来

内分泌紊乱、睡眠质量差、厌食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健康问题

,因此,减肥也

要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可急于求成。

对于

伴有症状的体重减轻或消瘦

,如

反复低热、乏力、心慌、胸闷、食欲下降、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我们需要

尽早寻求医务人员帮助

。在就诊前,我们可以收集好一些信息,帮助医生快速做出决策,例如您的体重变化情况、持续时间以及任何其他伴随症状(如疲劳、发烧、排便习惯改变、情绪变化等),并记录每日饮食内容,可以让医生更精准地分析问题。

作者:任利民 审核:潘志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瘦了就是好消息?小心!体重下降背后的“危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