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已成为我国主要疾病负担之一。当下,药物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保障药物的可及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基础上,如何提高肿瘤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是肿瘤临床应用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日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即日间PIVAS)探索建立安全有效便利的药学服务模式,通过医药协同,解决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入院难、带药难、预约难、候药难、随访难五大难题,促进日间化疗提质增效。
打破住院困境,创新诊疗模式
长期以来,传统住院化疗模式让患者和医生都备受困扰。患者面临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医生则承受着政策考核、患者周转慢、排队等待入院等工作压力。
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文件,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日间诊疗。日间化疗则是肿瘤日间诊疗的重要体现,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就医用药满意度。
中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于2010年在既有门诊化疗的基础上成立日间化疗中心,同时设立日间PIVAS,承担全医嘱调配工作。全医嘱调配不仅实现了集中化管理,专人专管实现有效配置资源,还能够为患者抗肿瘤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用药选择,更大程度地支持护理人员回归临床,专注于患者的治疗。
其中,由内科医生团队、日间PIVAS、护理治疗团队共同构建的日间医疗服务保障支持体系,具有高效便捷、资源优化、集中管理的特点,打破了住院化疗的困境,有效满足了肿瘤患者迫切的治疗需求。
优化药品管理,保障安全便利
作为日间诊疗体系的重要一环,日间PIVAS承担着医嘱审核、药品供应与输液调配等工作。通过信息系统改造流程,中肿日间PIVAS实现了处方的院内流转,患者预约治疗且无须取药,全程闭环,可控可溯。
在实践过程中,临床药师发现,由于曲妥珠单抗稀释液含有1.1%苯甲醇,复溶后在2℃~8℃可稳定存放28天,余药在周期内最大化使用。然而,患者自行保管该药易出现药液结冰、超温、冻融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未及时使用会造成浪费。据统计,2015年9月至12月,该院患者自行保存药液出现7例结冰现象,经济损失约为17.5万元。此外,医生每次开具处方时需咨询患者前次疗程余药量,并计算此次用量及余药,十分不便。因此,中肿开始探索对该药的保存与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经过管理模式的持续改进,中肿2018年创新实施曲妥珠单抗以毫克(mg)为单位的按剂量收费管理模式,即医生按患者所需剂量开立医嘱,患者支付相应费用,无须购买整支药物,PIVAS药师按剂量调配输液。
该模式有效实现了药物的合理按需使用,省去余药验收环节,杜绝患者自带药品产生的安全隐患,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重开医嘱频率及医生计算余药剂量的不便,节省了医患的时间成本。
科学管控输液,实现高效预约
为提高日间化疗预约效率,合理安排患者治疗计划,中肿日间PIVAS联合临床科室优化日间药品目录和联合化疗方案,将输液量标准化限定在2300毫升以下,并引入抗肿瘤药物创新剂型以减少静脉输液。医生将可约周期调整为平时8天、节假日15天,降低爽约率,减少因患者等候周期过长重新评估病情、修改医嘱的工作量。药师通过量时结合,把预约时间段按液体量精细划分至半小时,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需求高峰,缩短患者等候化疗周期。
精细调配流程,缓解候药难题
在医嘱分解及输液调配环节,参考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循证指南,中肿医药协同制订《联合化疗方案输注序贯给药指引》,从预处理、用药顺序、药品稳定性等方面出发合理划分药品调配批次。对于当天仅需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患者,医生开方明确院内注射方案,日间PIVAS增设快速发药模块,将其从常规静脉治疗中分离,通过简化调配流程、缩短配送间期(每10分钟一批),大大缩短候药时间。
日间化疗使用并推广抗肿瘤药物皮下创新制剂,不仅能够提质增效,也顺应国家医疗质量安全要求。《关于印发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明确提出,药学管理专业需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也提到,我国医师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中肿医药协同创建便捷诊疗中心(ECC)将抗肿瘤药物皮下制剂医嘱组套,医生评估患者病情,选择相关药物或组套即可完成医嘱的开具,节省了开方与确定剂量的时间成本。
此外,中肿药师团队还牵头撰写《抗肿瘤药物皮下制剂全程化药学服务指引》,并发表在国际药学联合会(FIP)官网,涵盖全球15种药物,从药物机制、注意事项、相互作用等方面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清晰的参考。
创新随访平台,实现全程监护
在输液过程中,医生负责评估病情及症状管理,药师则提供精准的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为监测患者离院后远期不良事件,中肿建立肿瘤化疗日间随访推送平台。该平台在化疗结束后自动执行全流程随访路径,具备实时沟通、复诊推送、定期监测、预警提醒等功能,实现了全流程药学监护,有效解决了临床随访难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中肿日间PIVAS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患者人均贴数下降33%,快速通道人次占比增长到35%,日间化疗中心患者等候化疗周期缩短60%,接纳人次提升20%,候药时间降低28%~84%,患者满意度高达98%。该院越秀、黄埔两院区日间化疗中心日均治疗量达800多人次,年服务约24万人次。
同时,该模式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科技奖项2项,产出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为解决肿瘤治疗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学部 丘九望 刘韬
编辑:刘嵌玥
审核: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