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患者朋友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走路不稳、容易跌倒、上下楼梯困难,甚至逐渐出现肌肉萎缩、无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肌营养不良,开了些营养神经或能量补充剂,但效果并不理想,病情仍在缓慢进展。
今天,想告诉大家,肌营养不良,并非只能被动应对!中医认为,咱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抓住根本,调理脏腑,培补元气,就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肌营养不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中医看来,这主要与“脾胃虚弱、肝肾亏损”密切相关。脾主肌肉、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失于濡养而萎弱无力;肝肾亏损,则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故肢体痿软,难以行动。
所以,治疗肌营养不良,不能只盯着“无力”本身,而是要从整体出发,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才能标本兼治。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李俊才医生临床上调理此类疾病的常用思路,这个思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但其核心是健脾益气,滋肾养肝。
这个思路的主要方法是:
✔️ 健脾益气,养血生肌:选用一些健脾益气、补血生肌的药材,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旨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充分濡养肌肉。
✔️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选用一些滋养肝肾、强健筋骨的药材,如熟地、牛膝、杜仲、桑寄生等,补益肝肾精血,使筋骨强健,支撑有力。
✔️ 活血通络,改善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加入活血通络的药材,如当归、川芎、鸡血藤等,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以助功能恢复。
给大家讲一个案例:去年有一位14岁的少年,确诊肌营养不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摇摆、蹲起困难、伴有肌肉萎缩、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等症状。经西药治疗一段时间后,改善不明显,遂寻求中医调理。
经李俊才医生刻诊,其舌淡苔白,脉细弱。综合判断,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肝肾不足型肌营养不良。
于是,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法拟方,并随症加减。
效果如何呢?
患者服药一个疗程后,自觉体力有所增加,疲劳感减轻;继续调理两个疗程,家人反映其走路较前平稳一些,蹲起困难略有改善,食欲好转;
坚持治疗一段时间,患者的核心症状得到一定控制,肌力下降速度减缓,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这个辨证思路和治法在李俊才医生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帮助了许多肌营养不良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延缓了疾病进程。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在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整体的思路,具体的用药配伍和剂量,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体质、症状、病程等)来四诊合参,详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