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伤口发炎了,开点抗生素吧!”这是许多患者就医时的常见询问。长春市第四医院(长春市胸科医院、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长春市健康科普专家陈彤彤表示:抗生素与消炎药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药物,混淆二者不仅延误治疗,更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炎症的本质与分类
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常表现为典型的“红肿热痛”症状,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伤害因子的自然防御过程。但根据诱发原因不同,炎症主要分为两大类:
1.感染性炎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如细菌性肺炎、伤口化脓性感染等。
2.非感染性炎症:由物理、化学或自身免疫因素引起,如类风湿关节炎、紫外线灼伤、过敏反应等。
抗生素仅对细菌或特定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炎症有效,而对于病毒性感冒、类风湿关节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完全无效。
常见炎症类型与治疗方式对照表
常见误区别再信了
误区一:抗生素=消炎药
很多人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实际上,抗生素的核心作用是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而非直接抑制炎症反应。
如果把炎症比作一场火灾,抗生素的作用是抓放火的“细菌”,而消炎药是直接灭火。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些真正的消炎药,能直接减轻红肿热痛,无论是对细菌、病毒,还是对扭伤引起的炎症都有效。而头孢、阿莫西林这类抗生素,只会对细菌“动武”,对病毒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毫无作用。
误区二:吃了两天头孢不疼了,剩下的药扔了吧
症状一消就停药,抗生素白吃还留祸根。抗生素杀菌需要足够疗程,症状缓解只是表面胜利,擅自停药会让残存细菌卷土重来,还可能进化出耐药性。
正确的做法是: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14天,就算症状消失也要服完。
滥用抗生素的多重危害
1.耐药性危机
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后果是加速耐药菌产生。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抗生素耐药性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
2.微生态灾难
广谱抗生素如同无差别轰炸,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摧毁人体共生菌群。肠道中70%以上的益生菌可能被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消灭,导致艰难梭菌感染风险增加5倍,维生素K缺乏、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接踵而至。更令人忧心的是儿童群体——支气管肺炎患儿过度输液后,免疫恢复期可长达60天,期间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持续排痰,形成“反复感染—反复用药”的恶性循环。
3.药物伤害链
抗生素不良反应常被“消炎需求”掩盖。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跟腱断裂,虽然总体发生率仅0.03%—0.05%,但对60岁以上老年人、合用糖皮质激素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威胁显著。
近期研究还发现,抗生素可能穿透血脑屏障,与神经递质受体相互作用,诱发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这些“隐形代价”很少被纳入治疗决策考量。
做自己的用药管家
1.看名字辨身份:带“头孢”“沙星”“霉素”“西林”字样的是抗生素;带“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松”字样的是消炎药。
2.问清再下笔:看病时主动问医生:“这是抗生素吗?针对细菌的吗?”
3.四不原则要牢记:不自行购买、不随意服用、不任意停药、不盲目联用。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的利器,但它不是万能药。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才能让这份医学奇迹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羽等. 用抗生素三问三不. 生命时报. 2025
2. 长效脂糖肽类抗生素治疗复杂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Meta分析.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25
3. Chan等.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诱发马拉色菌毛囊炎. Front Immunol. 2025
4. 欧洲阿莫西林适应症限制实施评估.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25
5. 氯冉酸-吉米沙星电荷转移复合物研究.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25
6. 菲律宾卫生部警告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期间勿自用抗生素. ManilaTimes. 2025
7. 2025 IDSA复杂性尿路感染管理指南. IDSA. 2025
8. 左氧氟沙星可致跟腱断裂?科学认知+合理用药能有效防范. 阳江日报. 2025
9. 王本等. 诱导细菌钙化治疗耐药菌感染. Nat Biotechnol. 2025
10. Contezolid: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的抗炎新潜能.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2025
11. 限制性输液对老年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21(注:虽超5年但属关键支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