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认为,糖尿病总会伴随着口渴、小便多、消瘦、饥饿这些典型症状。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这样一种让人困惑的情况:体检时发现血糖值高得超出想象,可自己的身体却丝毫没有出现上述这些症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跟随糖尿病专家方志辉主任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
依据国际及国内权威指南,血糖达标即可确诊糖尿病,与症状无关,具体标准:
空腹血糖:≥7.0 mmol/L(需禁食 8 小时以上)。
餐后 2 小时血糖:≥11.1 mmol/L(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
糖化血红蛋白:≥6.5%(反映近 3 个月平均血糖)。
随机血糖:≥11.1 mmol/L,伴典型症状一次确诊,无症状需再次检测。
无症状但血糖持续超标者,也可能确诊糖尿病,以 2 型糖尿病居多。
为何血糖高却无症状?
①疾病早期,机体代偿:
2 型糖尿病初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β 细胞多分泌胰岛素代偿,血糖缓慢升高未达引发多尿、口渴的程度(血糖<10 mmol/L 时尿糖可能阴性),肥胖人群因炎症因子加重抵抗,代偿期症状更不明显。
β 细胞功能部分保留:胰岛素分泌减少,但未到引发消瘦(脂肪分解)或饥饿感(能量利用障碍)的程度。
②个体对高血糖反应不同:
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下降,难察觉口渴;
血糖长期缓慢升高,神经适应高渗状态,症状不明显;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膀胱感觉(尿意减少)、削弱饥饿信号。
③其他病理状态干扰:
部分疾病可能影响身体对高血糖的反应,导致症状不典型,需进一步检查。
检测误差致 “假性高血糖”:家用血糖仪检测时,指尖污染、挤血稀释、消毒剂未干、试纸问题,或严重贫血、高血脂等,均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医院静脉血复查并测糖化血红蛋白确认。
④糖尿病前期:
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空腹 5.6-6.9 mmol/L、餐后 7.8-11.0 mmol/L),未达引发症状程度,但血管可能已受损。
⑤特殊类型糖尿病:
缓慢进展 1 型糖尿病:β 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但残留部分功能,早期无症状;
⑥单基因糖尿病:β 细胞功能轻微缺陷,症状极轻。
面对无症状高血糖,该怎么做?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应激状态下还可能发展为高渗性昏迷。
无症状者需两次不同时间血糖超标,或糖化血红蛋白≥6.5% 方可确诊。确诊后需:
做胰岛素 / C 肽释放试验、抗体检测,区分糖尿病类型;
筛查并发症(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神经传导检测)。
无症状高血糖多因血糖未超机体代偿阈值,常见于 2 型糖尿病早期、老年人。确诊后需立即干预,排查误差与继发因素,每 3-6 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守护血糖健康。
如果觉得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分享,让更多的糖友了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