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生,我们往往是高度自律、受过良好教育、勤奋且富有同情心的人群。我们理应拥有最好的职业生涯,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为了找到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潜力的工作环境。
然而,在我与许多医生的交流中发现,许多人虽然努力工作,却常常安于现状,甚至对职业的平庸感到无奈。这并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从未被教导如何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也不知道哪些追求能够真正提升我们的生活体验。
许多灵修课程常常声称,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无法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即便得到了也会转瞬即逝。这样的观点是否全然正确?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教义所警示的并非欲望本身,而是对欲望结果的执着。欲望本质上并非坏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希望健康、快乐、被爱、经济稳定、充满活力、享受乐趣并取得成功。而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更是如此。我们可曾想过,为什么有些欲望能够实现,而有些却总是遥不可及?答案在于信念。
实现愿望的关键在于我们对自我能力的信念。那些在我们心中扎根的限制性信念往往是我们无法实现愿望的障碍。这些信念往往源自于童年经历、家长、朋友及社会的好意建议。作为孩子,我们对爱和接纳有着根本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们的大脑会试图通过形成某种信念来保护自己。
常见的限制性信念包括:我不够聪明、美丽、幽默、受欢迎、运动能力强或优秀;我想要的(爱、安全、接纳、富足、成功)对我来说是不可得的;我与他人不同,无法融入其中。
这些信念会在潜意识中根深蒂固,成为我们的现实。例如,我的一位47岁的患者,小时候常被排斥和嘲笑,形成了自己不够受欢迎、无法获得亲密友谊的信念。这样的信念让他在中年时陷入一份虽然安全但缺乏成就感的职业,渴望改变却又害怕失去现有的稳定。
通过系统的内心探索,他开始意识到这些限制性信念的来源,并逐步拆解这些错误信念,建立与其最高目标和真实自我一致的信念。他开始在自己的职业中寻找更多的自主性和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信念,因为最终它们塑造了我们的现实。通过改变对自我的认知,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欲望的磁铁。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